篇》之中,便有记载:稻,岁易为良……异穗同畦,实粒倍丰!
宋真宗也曾遣使,从占城引种抗旱稻,与江南晚稻混植,《宋会要辑稿》载其穗长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如此,与军师所求杂交水稻之术,有异途同归之妙!”
陶安也说道:“《天工开物》之中也有记载,晨露未晞,农人持竿击穗。”
不等刘英反应,唐仲实也跟着说道:“朱子所著《劝农文》,便言:稻有阴阳,阳稻宜山田,阴稻宜水泽!”
宋濂拱手朝着刘英拜了一拜,“没想到,军师竟然对农书这般精通!”
刘英有些发蒙。
他只是按照后世记忆来的,哪能对这些农书这般精通。
不过,手中还是下意识的回礼。
“先生谬赞了!”
一旁,朱元璋则是咧着嘴,满脸喜色。
不管城外田中的那杂交水稻的成效如何,宋濂与唐仲实等人都这般敬佩刘英,便足以说明刘英的厉害!
尔等一众名儒又如何?
在干实事上,还是得看咱的军师刘雍泰!
“敢问军师,此杂交水稻,若功成,可增产几何?”
宋濂又是满脸好奇的问道,农为国本,粮食产量最大。只是,在说起水稻名称之时,有些磕绊,神色还有些怪异。
“这……”
刘英也说不准,于是便邀请道:“此时,刘英也不知,若先生好奇,不妨一同去看看?”
“善!”
宋濂一喜,又看向一旁的朱元璋。
“不知殿下之意?”
虽然他也注意到,这位吴王殿下,方才一直都是在看热闹的神色。
但,在这应天吴王府,甚至是吴国范围内,凡事还是要以这位吴王为主!
“同去!”
朱元璋很是干脆说道。
他更是好奇。
这块试验杂交水稻田亩,他好像从来不知,他更是好奇。
一旁。
陶安与唐仲实两人,也都自顾跟在朱元璋与刘英等人后面。
出了应天城。
宋濂脸上的震撼之色,便没停下来过。
平坦整洁的石头大道!
来来往往的街边小贩;还有城门口,那进进出出,装满货物的车辆……
都在彰显,这座应天城繁华的很!
城外,更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田……路边,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两个百姓,显然是在看护他们的稻田。
每一个百姓眼中,都充满希望,不像他在的金华那般,百姓们都满眼麻木,浑身死气。
盛世之象啊……
心中感慨一句后,宋濂神色再次一凝。
竟然有一群仆人,从一块围有栅栏的稻田中,抓出数十只鸭子。
另一群人,手里木桶内拎着的好像是一条大肥羊!
“这?”
宋濂直接惊呼出声。
“敢问军师,稻田之中,还有鱼鸭?”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