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子的功劳。
他现在说的少一些,等再过一阵子,这些稻谷收割完成后。
只要亩产超过他们现在说的数量,他们的功劳听起来还会更大。
甚至,亩产越多,他们的功劳越大。
“四石五斗?”
一旁,宋濂与陶安等人,再次瞪大眼睛。
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五年引入占城稻,其穗长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使得南方稻谷增产,可亩产两石五斗以上。
而现在,只是由几个农科学子在这五亩良田上,胡乱种了两年稻谷,居然可以种出亩产四石五斗的稻谷?
若是此事传出,天下必然震动!
再无儒士敢指责朱元璋,更不敢指责军师刘英!
“几位先生可亲自去看看!”
朱元璋呵呵笑道,“这些稻谷真肥大,看着就喜人。
三位先生看完,就可知晓,咱断言这些稻谷至少可亩产四石五斗,绝不是虚言!”
“多谢殿下!”
“殿下误会了,草民绝不怀疑殿下之言!”
三人各自行了一礼,连忙顺着朱元璋与刘英两人方才出来的道路,走了进去。
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等走到那两块稻田近处,拿出手中稻谷,略一比较。
三人再次一惊。
别的不说,直接短了小一半。
用手大致量了一下,宋濂大声说道:“穗长七寸,芒赤,亩收四石五斗啊!”
“定有七寸!”
陶安与唐仲实两人,也都连连点头。
而在外面。
朱元璋已经挨个认人。
“殿下,学生乃农科学子吴志学,滁州人!”
“殿下,学生乃是农科学子张大良,定远人!”
“……学生李大柱,定远人!”
“……学生赵之文,滁州人!”
“……学生席子墨,钟离人!”
“好,好,果然不愧为咱的乡人啊!”
听完,朱元璋又是一脸喜色,“亩产四石五斗的稻谷,如此利国利民的功绩,必可让尔等名留青史。
等几日后,此块稻田成熟,咱亲自带着一众官吏武将来收割。
届时,咱再当着一众文武官员的面,亲自赏赐尔等!”
“多谢殿下!”
“学生等人定看好这些稻谷!”
“咱也会派一队护卫,日夜看着!”
“是,殿下!”
……
一直回到吴王府,宋濂与陶安等人,脸上都还留着惊憾之色。
刘英又朝着宋濂问道,“不知宋先生对刘英还有何误解?或是对殿下还有何误解?”
听此,宋濂径直起身,一脸愧疚的对着朱元璋与刘英拱手行礼。
“是草民轻信谣言,误会了吴王殿下与军师,草民在此对吴王殿下与军师赔罪!”
“先生万万不可如此!”
朱元璋与刘英都是一惊,连忙起身,搀扶住宋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