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奉城眼睛又是瞪大,他想在天完国弄到这么多物件,他得贪污上一年才行。
“当日,员外郎的腊赐要少上一些,但最多也只会少上两成。”
“如此,吴国官员的薪俸,岂不是不比之前的赵宋少?”
“那是远远不如。”
刘敬连连摇头,“走,带你去看宅院。咱工部的官吏,都已选的差不多。
你若觉得小,也可不用购买。”
“刘郎中放心,下官明白,一定购买。”
“你不明白,咱工部官吏购买,是按成本价购买,要比给外人购买,便宜四五成!”
“啊?”
“若再过一两年,这些宅院的价格还会增长……”
“下官一定要购买上一套,敢问刘郎中,不知我那兄长……”
“如殿下对你兄弟二人,都有赏赐宅院。他是户部郎中,不是工部官员,最多便宜一成。”
“这……”
“刘郎中,这些宅院竟如此干净整齐?”
“自然!”
“这些管道是?”
“军师留的马桶管道,你也可以封住,不用。”
“马桶管道?就是一种陶瓷烧制的马桶,用来如厕……”
“啊?”
“那这些炉子?”
“是军师让人统一砌筑的,此炉可以烧煤炭,也可烧木炭。”
“刘郎中,这些窗户竟然是透明玻璃……”
……
与此同时。
在应天城外西北,造船厂处。
朱元璋与刘英、李善长、康茂才、毛骐等人,都是满脸兴致勃勃的在造船厂内参观。
“恭喜殿下,如此宏大、齐备的造船厂,只待半年后,我吴国水师便可称霸长江上下!”
“整个海路,也会是我吴国的天下!”
朱元璋一脸喜色的问道:“刘伯温,如此船厂,一个月可造多少船只?”
刘伯温恭恭敬敬道:“回殿下,从巨舰龙骨到麻绳捻缝,皆为船厂自产。
微臣估计,每月可造十艘海船,若快船、战船这些较小之船,每月可造二十艘以上!”
“甚好!”
朱元璋满脸大喜。
“尔等统计一番,建此造船厂所有功者,咱皆要重赏!”
“喏!”
“殿下英明!”
“现今,咱吴国要镇守黄州、武昌、淮安这些地方,还要去大都卖粮,巡视海路,要前往扬州、温州等地……船只远远不够,必须加快造船。
有什么事,尽管提出来。”
“喏!”
……
随着造船厂完工,也快到了年节之时。
应天城内,一众劳役青壮们,也都分批返回各自家乡。
而工部建造的那一批宅院,也终于完工。
所有内部,都上油漆,一些基本床榻、桌椅之物,也都摆放好。
窗户,也都安装上玻璃窗。
开始大范围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