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需将那一片地方都买下。
并且,五百座院落不够,甚至一千座都不足!”
“无妨,买下地方后,慢慢营建。”
刘英轻笑道,“伯温,很多读书人还喜欢种一些菜园子,或者稻谷。
那里的良田,也得准备一些。”
“是,军师……”
对于营建这事,在整个应天城,恐怕无人能比得上刘基。
刘敬直接位居第二。
至于购买那一片山脚下的土地的事,则是交给李贞负责。
很快。
应天的一些人,就发现,工部将正在营建宅院的工匠与劳役,撤了近一半的人。
就连那些马车、物料供应,也都减少了一半。
然后,在应天书院脚下,开始营建宅院。
很多人都懵了。
这是干什么?在书院脚下建造宅院房屋,有人去住?
还是,那位军师又有了新的想法?
不过,很多官员都觉得,工部这次是在出幺蛾子。
一些大户与官员都商量好,不管那些宅院有多便宜,都不去购买。
这事,自然也就传到刘英耳中,甚至是朱元璋耳中。
“殿下放心,他们最好不要购买。若不然,我还担心这些宅院不够住呢?”
“哦?”
朱元璋一脸好奇。
“殿下,这是给北方来的那些读书人准备的。”
“原来如此。”
朱元璋恍然大悟,也没多理会,继续关注徐达、汤和等人的战事。
如此。
一直到一个月后。
从北方回来的商贾,带回更严重的消息。
河南、山东真的出现大旱。
很多百姓,都已经出现恐慌心情。
甚至于,刘六与张士信三人,又来应天买粮。
这次,刘六与张士信三人,直接是满脸哭喊,恳求着要买粮。
朱元璋满脸无奈,找到刘英商议。
“雍泰,刘福通与张士诚他们,已经开始担忧。这次出的价格,比以往还要多上一倍,咱吴国要不要卖他们粮食?”
“此事,全凭殿下意愿。”
刘英直接说道。
“全凭咱的心意?”
朱元璋忍不住瞪向刘英,他要是有个主意,会找你来谈论?
刘英道,“殿下,他们既然已经来了,还这般乞求态度,咱吴国都需给他们卖上一点粮食!”
朱元璋微微点头,“那卖多少合适?”
“殿下,咱吴国现在存的粮食也不多,距夏粮还有两个月。
另,咱浙东这些地方,今年雨水也不足,粮食不会有去年那般多。”
“徐达、汤和他们,现在也攻下这么多地方,需要用粮的地方,也不少……”
……
“刘六三十万石粮食,张士信和张阿三你二人,每人十万石粮食!”
朱元璋直接说道。
“这……”
“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