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陆军争抢功劳。
至于陛下与朝廷,微臣觉得首要之事,还是从这六个千户之中,挑选出几个有头脑的千户,擢升为指挥使!”
“靠他们自己琢磨?”
朱元璋若有所思。
“陛下圣明!”
刘英奉承一句,又解释道,“陛下,微臣琢磨,日后大明水师若要巡视南洋、西洋海疆,那里距离京师何止上万里。
如此远的距离,我大明水师面对各种复杂情况,便需要自己拿主意。”
“如此,擢升的水师指挥使,必须要能自己拿主意,头脑还要灵活!”
朱元璋微微点头,“雍泰说的是,他们还需以保存我大明水师实力为先!”
“正是!”
刘英连连点头。
朱元璋又好奇的问道,“雍泰,若这六个水师千户,都能擢升为水师指挥使呢?”
刘英笑道,“那微臣恭喜陛下!”
“水师兵卒,从何处招募?”
“陛下,咱大明海民多的是!”
刘英道:“另,徐达、汤和他们麾下,也有很多步卒,只要善水,也可转为水师兵卒!”
“可……”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离去,刘英也没再想水师的事。
日后。
这些军事,他这个军师,也得再边缘化一些。
能掺和,就少掺和。
可惜,他家里那两个小混蛋,还没长大。
北征大军围攻上都之事,十分顺利。
每隔十多天,或者半个月,就有好消息传来。
好似,北征大军内的那些兵将,不像是和鞑子拼命打仗,而是去顺手捡功劳似的。
让应天城内一众兵将,还有一些官员,看的都有些眼馋。
刘英,和工部一众官员,继续埋头做自己的事。
军器局、冶铁所、铸造局、水泥工坊、玻璃工坊、玻璃镜工坊、武学、龙行之路、印刷工坊……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全国性的河道治理、桥梁道路修复、屯田水利等活,都要工部去统一调配,去派人负责干活。
工部上下,都忙着热火朝天。
刘英这个工部尚书,也逃脱不了。
相比别的衙门那些勾心斗角,争权夺势,在工部这种就是埋头苦干,全国基建的氛围,刘英还是挺喜欢的。
当然,要是朱标这个太子,不要时不时就来工部,那就更好的。
要是朱樉、朱棡、朱棣、朱橚那四个混账玩意,不去他府上,不在他府上,四处祸害,那他更舒心。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三司衙门的章程,被李善长他们给制定出来。
刘英被召进皇宫,认认真真看了一遍,和他印象之中的大致差不多。
其中,对于都指挥使的限制,也好像多了不少。
对于这个章程,还是比较满意的。
能让那些文官们,肯给武将一些话语权,已经很不错了。
日后,那些武将们,慢慢去争呗。
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