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拖累儿子。
李父犹豫再三,最终也就答应了。
当初在涪城的时候,李父已经接触并加入了党组织。
这几年,组织上除了让他配合同志们发展新成员,就没有给他别的命令。
外加着自己还有没毕业的一届学生放不下。
所以他只能趁着在家这段时间,家里的房屋修葺改造一番,再添置了一些必要的用品用具。
狠狠心把儿子留在家里,洒泪挥别二人,遗憾地独自返校。
心下也在期待着胜利,能够接她们一家团聚。
谁也没想到,这一分离就成了永别。
转眼进入一九四八年六月,国军败退东北,也因此东北大学被迫再迁北平。
李父初到北平没多久,就接受命令秘密离开。
在组织护送下直接去了钢都,参与抢修几年前被北方盗贼劫掠后的破败钢厂。
次年四九城和平解放前夕,又被派去了石景山钢铁厂,参与接收石景山钢铁厂,并参加了一号高炉的维修。
李父一直辗转奔波,再没机会回到东北,只能隔三差五寄信、寄东西回到东北老家。
最后一封信还是六月份,又寄回来几本新出版的小学教材还给两个人买了几件衣服。
随着包裹寄过来的信里说他在四九城买的小院子,拖拖拉拉差不多两年,总算改造完了。
也说石景山钢铁厂快投产了,部里领导说后面这两年也都会安排他参与钢四九城铁加工企业的建设工作。
之后再去四九城大学,主要也就是搞研究,为国家培养钢铁冶金人才。
自己手边事情最多也就一年半载就能完成,后面就接她们一起过来团聚,以后不用再分隔两地。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四九城解放初期的规划。
作为北方盗贼同阵营的小老弟,社会和思想的方方面面必然会受到老大哥的影响。
四九城的规划也是如此。
北方专家给出的城市规划思路,是向着工业城市发展。
所以除了已有和在建扩建的京西八大厂,环四九城还规划了大量的轻重工业基地。
整个体系中,重中之重自然非钢铁莫属。
毕竟钢铁是工业的粮食,没有钢铁,一切的工业只能是空谈。
跟钢铁厂最密切相关的,自然非轧钢厂莫属。
所以初期规划时候,除了石景山本地以及丰台扩建改建轧钢厂外,还在东直门和西直门直接接收改造两家旧有钢铁企业直接扩建改建成轧钢厂。
比如西直门,那里有一所当年日伪建造的浅香制铁所。
国民党接收后,拍卖给私人经营,定名为建国制铁总厂股份有限公司。
公私合营扩建后后叫建国轧钢厂,这也是四九城第一轧钢厂的前身。
东直门外,依托着地处下关十里坡的茂昌铁工厂。
公私合营后改名红星轧钢厂,依托着本部,向着附近的春场等地扩建,最终成就了日后的四九城第三轧钢厂。
李父也主要就是去了东直门外,已经签约公私合营的茂昌铁工厂,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