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以后可能养螃蟹、小龙虾或者蝲蛄、黄鳝这些要么长脚,要么挖洞,又或者长了脚还要挖洞的东西,李想国是真没啥好办法。
毕竟,就算想省点事儿,修个永久性的堤坝或者拦网,在这个时代也没那么容易搞定。
成本最低的永久性的田埂、堤坝,得用大量的水泥沙石。
沙石这些东西简单。
花钱最省事儿。
只要直接找个建材店去买,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支撑一场战争的费用无疑是新政权难以承受的,所以才有继续维持高息吸储,进而募捐支持前线的各种行为。
至于各地的基建,那也只能尽可能暂缓或者降低标准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虽然四九城到处都在搞建设,却也主要是各个单位自筹或者下拨资金进行的。
可是半岛战争战时正酣,所以也不足以消耗掉这些资源。
就像东直门外的木材店虽然没早些年多,却也不至于全都关店了。
只要肯花钱,那凑够自己这钱要多少肯定也没问题。
就是时间不对,要不然等着拆城墙时候,买点城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也算是花小钱办大事的一个办法,算起来比后世买红砖的价钱还便宜。
说起来,城砖这玩意儿风吹雨淋几百年,又是手工制造的。
真的较真,质量肯定不怎么样。
不过自己这又不用走车跑马,强度还是应该也足够了。
他也不是网上爱国的精神小伙儿,完全不在意是明朝还是清朝的“文物”。
也不至于动不动像后世,发现几十块城砖,就想着让人家上交。
尼玛,连五百块和锦旗都没,你们哪儿来的碧莲,跟小说里的易中海一样,让人家高风亮节?
说起来,就城砖那玩意儿,动辄就是亿万块的玩意儿,随便拿几块研究又能研究出什么?
确认产地、工匠……
除了让一群没卵用的研究员为了评职称写些完全没卵用的论文,还能有什么用?
在自己这儿,别说明清城砖,哪怕秦砖汉瓦又能有什么区别?
拿来浇水泥,自己也照样半点儿都不会犹豫。
至于不花钱的法子那就更多了。
虽然自己没那种天寒地冻,按着地面就能咔咔一顿收的能力。
至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