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上,武举选拔没有文试那么麻烦,自皇上下旨于七月开设恩科后。
各地纷纷开设擂台比赛,有不少青年才俊报名参加武将人才的选拔。
在经历童试、乡试两轮选拔后,各地纷纷推举出乡试的前二十甲作为武举人才。
最终确定可以来京城参加武举会试的武举人才共计八百五十人。
而选拔的内容就是举重、骑射、步射、马枪,这四项比试合格后,再进行“武术兵法策略”
的笔试考核。
最后由皇上亲自在殿试时问孙吴兵法的理解及运用程度。
便可确定武将的选拔。”
辅国大将军姚大壮向皇帝恭敬解释道。
“好,对于文科和武科的举办主持事宜,还是交由礼部操持。
望于尚书务必上心,切不可出现掉链子的事。”
帝王看着礼部尚书于礼文说道。
“是,微臣定办妥此次科考的操办事宜,不叫皇上忧心。”
礼部尚书于礼文对着上的帝王跪地叩恭敬答道。
“既然事情已安排妥当,众爱卿可还有事情要说?”
帝王看着底下的一众朝臣问道。
底下的徐文君一听他这表哥问出这种话,他就知道他家表哥不耐烦了。
他坐在上面,每天都要面对这些烦人的老头吵吵嚷嚷,实际也干不出几件大事,也实在是烦的很。
也就他表哥有耐心听他们说这么久,要是他是皇帝,早走了,唉,奈何他是臣子啊,只能认命的站在这里。
对于徐文君那不耐烦的表情,刘冬阳早就看到了,他只是尽力在忽略他那不着调的性子罢了。
等了一会儿,依旧没有大臣再继续上奏,王端便很有眼力见的高声喊道:“退朝!”
慈宁宫
辰时一刻,太后正好从佛堂念完一个时辰的佛经。
此刻正端坐在东暖阁的黄花梨木软椅上,一脸满足的用着印月刚做好的杏仁花生糕。
用完三块后,印月立马递上刚泡好的雨前龙井,太后笑着接过抿了几口。
“你们如今把哀家当瓷娃娃一样供着,要是哪天离了你们,哀家还真不能习惯。”
太后笑道。
“奴婢和印心会一辈子留在太后身边服侍好太后娘娘的。”
印月笑着回道。
“唉,你们俩个倔丫头,当初先帝还在世时,哀家就说做主为你们赐一门好婚事。
可你们死活不肯,还说什么非要在哀家身边伺候一辈子。
这不一缓眼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你们就是后悔也没用了。”
太后笑骂道。
“太后娘娘,奴婢和印月从小就跟着您一起长大,在镇国公府度过了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后来在中秋晚宴您被先帝爷一眼看上,没几天,他就封您为中宫娘娘。
在入宫后的日子,您虽有先帝爷的宠爱,但那时各方势力不断明里暗里的争对您。
奴婢们怎么可能丢下您一个人在这深宫呢,奴婢从来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况且奴婢也确实没有喜欢的人,所以没什么好后悔的。”
印心笑着回道。
“你们俩个的心思,哀家都明白,正是因为哀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