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大鱼(2 / 4)

,“啊——欣克伯格教授并不想听我这段小小的冒险故事。我觉得他肯定有很多好故事要告诉我们。”

当时我对他的回答非常困惑。这句话一点都不符合他的性格。通常情况下,面对这样的开场白,珀维斯总会起身离开。可能他正在估量对手,等着教授犯错误,然后猛地一下收网。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他可小瞧这个人了。他永远都等不到这样的机会,因为欣克伯格教授刚刚只是快速起步,很快就要全速前进了。

“刚好你提到这个,”他说,“我也遇到过一起非常令人惊讶的事情。那属于不能写成正经科学论文的事情,不过看起来现在是个把这件事讲出来的好机会。我经常得把事情烂在肚子里,因为那该死的保密规定,不过目前还没有人开始将格林内尔博士的实验列为机密,所以趁现在还能讲,我来说说这件事。”

有很多科学家都企图从电回路的角度解释神经系统的行为,格林内尔就是其中之一。他一开始沿着格雷·沃尔特、香农等人的工作思路,建立了能够重现生物身上的简单动作的模型。他在这个方向获得的最大成功是做了一只能够追逐老鼠的机械猫,这只猫从高处落下还能四脚着地。不过,由于他发现了一种他称为“神经诱导”的现象,很快就换到另一个研究方向上。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能够控制动物行为的方法。

很多年来,人们一直清楚脑子里发生的所有过程都会伴随微电流的产生,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也能够记录下这些复杂的波动,不过,人们无法精确解读这些波动。格林内尔并没有尝试做复杂的分析工作,他所做的简单得多,尽管他的研究成果仍然非常复杂。他把各种各样的动物和电波记录仪连接起来,于是渐渐积累了动物行为相关的电脉冲记录,数量多得像一座小型图书馆。向右移动可能会产生一种电压模式,而做环绕运动会产生另一种电压模式,完全静止则是又一种电压模式,等等。得到这样的结果已经很有趣了,但是格林内尔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能够通过“回放”记录下来的电脉冲,驱使自己的研究对象重复之前的动作,不管它们是否愿意。

几乎所有的神经学家都会承认,这种事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很少有人相信实践中能够实现,因为神经系统复杂度非常高。事实上,格林内尔最早的实验也都是在非常低等的生物上完成的,这些生物的神经反应相对简单。

“我只亲眼看到了他的一个实验。”欣克伯格说,“一只大蛞蝓在一块水平的玻璃上爬,它身体上伸出的六条细导线与格林内尔操作的控制板相连。控制板上有两个转盘,仅此而已,只要进行合适的调整,他就能够让蛞蝓朝任何方向运动。对外行人来说,这不过是个无关紧要的实验,但是我意识到它可能意义重大。我记得自己告诉格林内尔,我希望他这套设备永远不要用在人类身上。我一直在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我能够想象出老大哥会怎样使用这样的小玩意儿。

“后来,因为事务繁忙,有一整年的时间,我彻底把这事儿给忘了。一年以后,格林内尔已经大大改进了设备,并在更多复杂的生物上进行了实验,不过由于技术问题,他一直将实验对象的范围限制在无脊椎动物内。他也积累了大量用来回放给实验对象的‘指令’。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的是,蠕虫、蜗牛、昆虫、甲壳动物

最新小说: HP同人always 梦境穿越时 龙王传说:我为原神 遮天:我自仙古来 我哥不可能是恶堕魔法少女 斗罗:我唐舞麟真的不是魅魔 诸天无限降临世界 柯学世界中的忍者 早通关了,你才拉我进怪谈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