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应该看过吧?”
“当然,”我说,“尽管相隔半世纪,还是没有其他作品能出其右。我们在奋进号船上也摆了几幅,钉在绘图桌上。我常常拿画作与实际景象相比较呢。”
“那您就能体会我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感受了。我常呆坐好几个小时,试图理解那个由银色环状物围绕、不可思议的物体,这竟不是艺术家想象力的产物,反而真实存在……而且是行星,是比地球要大上十倍的世界!
“当时,我从未想过能够目睹如此奇观;我理所当然地以为,只有天文学家的巨型望远镜才能窥得土星的面貌。但是十五岁的时候,我发现另一项惊人事实,简直不敢相信。”
“什么?”我问。这时,我已经不介意早餐时间被打扰;这位同伴看来无害,而且他毫不掩饰的热情让我备感亲切。
“我发现只要花上几块钱、几周时间,任何傻瓜都能在厨房自制天文望远镜。这对我有如天启!和当时成千的孩子一样,我也从公共图书馆借英格尔斯的《业余望远镜制作》回家照做。告诉我……您自己做过望远镜吗?”
“没。我是工程师,不是天文学家。我半点头绪也没有。”
“若照着步骤来,其实非常简单。首先,找到两片约一英寸厚的玻璃。我用五十美分向船具商买了边缘有些破损的旧舷窗玻璃。接着,将其中一片固定至坚固的平面上,我用的是立起来的旧酒桶。
“接下来,要买几种不同粗细的金刚砂粉,从最粗糙的开始,渐渐换成较细的粉末。先放一些最粗的金刚砂粉在两片玻璃之间,以一致的力道打磨,再慢慢开始画圆。
“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吗?上方那片玻璃会被金刚砂粉切削、变凹,加上画圆的动作,玻璃会慢慢变成圆弧凹面。等到用最细的金刚砂粉磨完,就能进行几项光学测试,确定曲度正确。
“再来把金刚砂粉换成抛光用的研磨剂,磨到出现平滑光亮的表面,根本看不出是自己做的。下个步骤有点麻烦,要把玻璃制成银镜,才能反射光线,得照着书中指示到药房调些化学药剂。
“我还记得看着那一小块玻璃表面形成银色薄膜时有多么兴奋。称不上完美无瑕,但堪用了,就算拿帕洛马山上的仪器跟我交换,我也不肯。
“我把镜片固定在木板的一端;其实没必要把透镜装进镜筒中,但我还是用纸板包住银镜周围,遮蔽散射光。目镜部分,我用几分钱从旧货行买到一个小型放大镜片。算起来,我花在望远镜上的钱不超过五美元;虽然,对那时的我而言,这仍是笔大数目。
“我们那时住在纽约第三大道,家里经营着一家破败旅馆,造好望远镜后,我拿到屋顶测试。那时,各栋建筑的屋顶都插满电视天线,像丛林似的。我花了些工夫才让镜面与目镜对齐,因为一一按书上指示完成、没有出错,望远镜便成功了!以光学仪器而言,我的望远镜大概挺烂的,而且我才第一次尝试。不过,望远镜至少能放大五十倍,我等不及用它来观星!
“我查了天文历,得知那天日落后土星会高挂于东方。天一黑,我马上又跑回屋顶,在两个烟囱间架设我以木头与玻璃组成的疯狂装置。当时已是深秋,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冷。因为当时繁星满天,且全都归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