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建军、李福贵等人倒台,许怀瑾感觉身上那层无形的枷锁终于消失了。
镇里既没有组织选举新的村班子,也没有下派干部担任村支书,似乎默认了任由这个刚毕业半年的村官折腾!
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实施自己早就在心中勾勒了无数遍的脱贫计划!
刚出正月,依旧春寒料峭!
一大早,许怀瑾就在村头的公示栏里,用白色粉笔重重写下九个遒劲大字:李解元村,要脱贫致富!
路过的村民纷纷停下脚步,围拢过来,脸上写满好奇与期盼。
“许书记,你真能让咱村富起来?”扛着锄头的王老五大着嗓门,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是啊许书记,村里要啥没啥,光靠种地,哪能挣到钱?”
“年轻人全都跑外头打工去了,剩我们这些老骨头,咋致富嘛?”
“就是啊!咱村除了种地就是打工,还能有啥出路?”
“许书记!你有啥好点子?”
“……”
乡亲们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许怀瑾,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脸上露出期盼之色。
李解元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土地贫瘠,收成低下!
“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劳动半年粮”的歌谣就是唱的这里!
当土地无法孕育希望,外出打工就成了救命稻草,却也抽干了乡村最后的血脉!
乡村振兴,乡村振兴!
要是人都跑光了,拿什么进行振兴?
如果能在家门口挣到钱,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受罪?
许怀瑾转过身,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脸庞,笑着解释道:“乡亲们,光靠种那点粮食肯定不行,也永远富不起来!”
“所以我琢磨了个新路子——菌菇种植!羊肚菌、香菇,都是城里人爱吃的稀罕物,效益比种地高好几倍!”
这话一出口,人群里立刻炸了锅。
“种蘑菇?那玩意儿能卖钱?”
“我去年上山采的野蘑菇,好容易拉到县城才卖两块钱一斤!”
“可不是嘛!农闲时咱也进山采点野菌,起早贪黑还卖不上价,最后都便宜了二道贩子!”
“可咱也不会技术啊!”
“是啊!我二大爷家曾经进行过大棚种植,听说娇气得很,搞不好就全赔了!”
“我听说大棚里要烧煤升温,弄不好会憋死人哩……”
“……”
质疑声此起彼伏。
“许书记,我看这个项目靠谱!有项目计划书没有?我想看看!”
许怀瑾回头,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从人群后挤了进来。
这小子叫陈明,是去年回村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一直闷头在家备考公务员,从没掺和过村里的事。
“陈明,你是村里文化最高的,帮忙参谋参谋!”
许怀瑾眼睛一亮,赶紧从包里拿出自己的菌菇种植项目计划书递了过去,“咱村要想发展,必须搞新产业!”
陈明推了推眼镜,仔细翻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