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战术可以概括为 存、耗、反。”
“存为保存有生力量,
当日耳曼帝国军队进行毁灭性的炮火准备和航空轰炸时,我军主力除少数观察哨外,全部进入坑道隐蔽,能够极大地减少了伤亡。”
“如此一来,敌军的大部分效果将被坑道化解。”
“耗——消耗敌军锐气,
待日耳曼帝国军队炮火延伸,步兵冲上山头,以为占领阵地时,我军可以突然从坑道中跃出,投掷手榴弹、进行短促突击,与敌展开近战、夜战。”
“这使日耳曼帝国陆军的火力优势无从发挥,并不断消耗其步兵兵力。”
“反——发起决定性反击!”
“在夜间,我军通过坑道网络,秘密地向阵地增援兵力、补充弹药和给养。”
“反击部队通过坑道悄然前出到攻击位置,在统一信号下,多路同时冲出,对已疲惫不堪的表面阵地之敌发起雷霆一击,一举收复失地。”
苏长青的一系列布置与讲解,听得北极熊国军队的高层将领们津津有味。
能够在火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想出以坑道系统对付日耳曼帝国的强大火力与装甲。
不得不说!
这简直是将地形地势运用到了极限。
“我看过夏国一本叫做《孙子兵法》的书,上面写着这么一句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
“水会根据地势的高低而变化流向,用兵则应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制定相应的策略,灵活应对。”
“这要求指挥员根据战场形势、敌我力量对比等因素,灵活调整战术和部署,避免僵化的作战模式,以取得胜利。”
“苏的这些想法,确实是与众不同。”
“令人耳目一新!”
“而我军一些指战员,却拘泥于陈规。”
“只能依赖火炮、坦克与战机,一旦无法在这些方面取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