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奴才都觉得比别家主子更有体面。
那些往日里走动得略疏远的勋贵,帖子也送得勤快了。
贾老太太心里何尝不飘飘然,仿佛看到了荣国府昔日赫赫扬扬的荣光再次重现,贾家又要在这神都里屹立百年不倒。
这一切的荣耀,都系于贾元春一人之身,系于皇恩浩荡之上。
可如今,这“皇恩”露出了它冰冷彻骨的獠牙。
贾母不是深宅里一无所知的老糊涂,她出身史侯家,嫁入贾门,历经数十年风雨,从重孙媳妇做到有了重孙媳妇,什么波谲云诡没听过没见过。
隆化帝这反常到极致的淡漠,让她瞬间联想到几个月前,贾家交出去的那京营节度使的兵权。
是了,是了!一切都有了解释,那兵权,自先祖荣宁二公以来,便在贾家旧部手中经营,虽几经更迭,根基犹在,乃是贾家在军中最大的依仗。
隆化帝宫变夺位,根基未稳,岂能容忍京畿重地的兵权旁落。
先是施恩,破格晋封元春为妃,位份极高,封号“贤德”,给足了贾家脸面,让他们沉浸在突如其来的荣耀里,放松了警惕。
这泼天的富贵,原不是赏赐,而是钓饵,是交换!
贾家上下被这荣耀冲昏了头脑,欣欣然、晕乎乎地,或许还在皇帝的暗示或朝臣的“规劝”下,为了表明忠心、为了不与“国丈”身份惹嫌,主动或半主动地将那握了多年的京营兵权,交还到了皇帝手中。
现在想来,当时皇帝那边接手得是何等顺畅痛快,嘉奖的话言犹在耳。
如今,兵权到手了,贾家最大的利用价值已经消失了。
那么,这用来交换兵权的“贤德妃”,以及她背后的贾家,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不仅没必要,恐怕还是隆化帝心头一根欲除之而后快的刺。
毕竟谁让当初荣国府站错了队呢。
“过河拆桥……鸟尽弓藏……”
贾母的嘴唇无声地嗫嚅着,干枯的手指死死攥紧了身上的锦被,指节泛出青白色。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上天灵盖,让她禁不住瑟瑟发抖。
这不是简单的失宠,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阴谋。
从贾元春封妃的那一刻起,或许就是一个请君入瓮的骗局。
隆化帝心机竟深沉狠辣至此。
原本贾老太太就觉得蹊跷,赵姨娘哪来的那么大胆子来害贾宝玉和贾元春,这背后难道没有黑手。
而皇帝的反应,更是印证了最坏的猜想。
隆化帝不在乎元春是真病还是假病,不在乎她是死是活。
他只需要一个借口,一个可以将她隔离、将她废黜、进而彻底清算贾家的借口。
中邪,一个“德行有亏”乃至“招惹邪祟”的妃子,其家族岂能不受牵连,到时候,什么罪名家丑翻不出来。
贾家就像那被蜜糖粘住了翅膀的雀鸟,还在欢欣雀跃,却不知屠刀已然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