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匠籍改革(2 / 4)

素餐,而是他们的生活距离底层百姓太远了,尤其是匠户是边缘群体,被人轻视,他们更不会见到。

朱元璋的脸色从原本的不悦变成了凝重,又从凝重多了几分悲悯不忍。

“匠户除了要承担繁重的匠役之外,还需要承担税粮等徭役,这些沉重的经济负担,让匠籍百姓苦不堪言,故臣托王图、墨师傅上京,进献洪武大炮,更进献臣之‘匠籍改革上书’,请陛下开恩恩准!”

从本质上讲,无论是元朝还是大明,对匠户的剥削一直存在,并延续了几百年。

朱元璋对这匠籍制度有所了解,不过,他可没有杨帆这般亲赴一线百姓,一个个走访调查看得明白。

匠籍百姓的生存状况,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朱皇帝望着王图,道:“王图,杨帆的匠籍改革上书你也一并念一念吧。”

王图面露难色,说道:“陛下,这匠籍改革上书字多,又有很多生僻字,下官……下官有的不认识。”

王图不行就由吴伯宗来代为诵念,吴伯宗学识渊博,将杨帆的匠籍改革上书完美地解读出来。

这匠籍改革上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

首先,提升匠籍百姓的社会地位,这匠籍世袭,不可更改,子亦不可考取功名。

杨帆的建议是,采取抽签制,即匠籍百姓的后代需至少有二人承袭匠籍。

满足二人之后,便在三个儿子里面到官府抽签,选拔一人脱离匠籍,获得自由身。

这样既能保证匠籍的延续,又给了百姓希望,同时还要允许匠籍百姓分户,使匠籍百姓的权利得以提升,改善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

其次,对“匠不离局”做革新,工匠一辈子只能在官府的手工业工坊里做工,如何调动积极性?

杨帆给的办法便是将“匠不离局”改为“隔年制”,单数年匠户入局,而双数年可自由到别的工坊去做工。

在官家手工业工坊的年份不用缴纳赋税,而不在官家手工业工坊的年份,则要缴纳赋税。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轮班匠不可平白做工,必须支付银两给工匠。

这银两可以少,但是不能没有,轮班匠创造的价值,必须分给他们一份。

至于杨帆为何不直接让朝廷发银两给轮班匠,也是考虑到当前的现状。

朝廷年年打仗,去年徐达北征北元打了一场,今年皇帝又琢磨让傅友德与蓝玉、沐英征讨云南,国库哪有钱?

所以杨帆这匠籍改革上书就做了折中,至少先迈出去改革的一步,才可进行后续的深入改革。

武英殿,夜。

今日的洪武大炮试射,给京中官员,尤其是武官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夜深了,朱元璋还拉着徐达,在武英殿里面闲聊。

“天德啊,你说咱以前是不是错看了那群工匠?他们在杨帆的手下,还真干得不错。”

徐达闻言笑了,说道:“陛下,辽东送来的洪武大炮的确厉害,假以时日装备到军中,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当有大作用。”

顿了顿,徐达轻声道:“陛下,臣懂您的意思,其实在演武场上臣就

最新小说: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 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娘子—媚乱天下 你不是笔直笔直的天后吗?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三国之再世诸葛 我去明末救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