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也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与其在京城这边消磨岁月,不如赶赴辽东,跟着杨帆建功立业。
杨帆能征善战又能理政,难得的文武全才还是皇亲国戚,此时不赌什么时候赌?
在毛骧的恳求下,杨帆不好推辞。
三日后,杨帆带着家眷,还有辽东的亲军护卫离开应天,北归辽东,这一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相见。
朱标亲自送别杨帆,依依惜别。
从应天出来北归,半个月后,杨帆一行人到了北平。
车队前,两员小将骑着战马,精神抖擞。
年长的那个一身黑甲,手提长枪,正是翟通之子翟能,休看翟能才十六岁,筋骨强健枪法超群,便是寻常的亲卫都不是他的对手。
而身着银甲的那个正是李文忠长子李景隆,李景隆今年才十三岁,面白如玉俊秀非常,话也比翟能多得多,一路上说个不停。
“翟兄你看,前面便是北平城了,听说魏国公整顿北平军务,在城头架设了好多大炮呢,当然威力不可与洪武大炮相比。”
翟能被他李景隆烦得受不了,又不好发火,只能举目望去敷衍着。
忽然见到一队骑兵风驰电掣而来,翟能指了指远方,道:“北平出来一支人马,应是来迎接大人。”
李景隆以手遮阴,喃喃道:“那好像是燕王殿下的人马?我去看看。”说完,李景隆催马往前冲去,翟能无奈,只好调转马头去禀报杨帆。
杨帆闻言,掀开车帘一看。
果不其然,李景隆与那队骑兵会合之后,往这边跑来,扬起一片的尘土飞扬。
李景隆高声道:“大人!果真是燕王殿下!燕王殿下来迎你们了!”
燕王朱棣就藩的日子也不短了,到了北平后,朱棣摸爬滚打,已经将过去的稚嫩磨炼地几乎不见。
远远地,朱棣便挥手,喊道:“杨先生,别来无恙!”
论辈分,杨帆是朱棣的妹夫,不过,杨帆年长于朱棣,便以先生相称最稳妥。
杨帆下了车与朱棣见礼,说道:“今日外面风沙大,殿下何须亲自来迎接?辛苦了。”
朱棣笑得灿烂,道:“这有什么?本王经常随着精锐哨骑出塞外,塞外的风沙比这大多了!吾还不是来去自如?”
后世朱棣成为皇帝后远征漠北,其对塞外环境之熟悉,远胜绝大部分的将官,想必与朱棣曾作为精锐的哨骑出塞有很大关系。
朱婉儿也下了马车与朱棣见礼,众人寒暄了一阵便入了北平城。
今日徐达特意留在了北平,连巡视卫所都暂时放下,就是为了见一见杨帆。
时光飞逝,一转眼,杨帆离开北平已经两年多,北平城比他离开的时候更加繁华热闹,街道上来往的百姓络绎不绝。
徐达在北境整顿军务,迁移百姓,成效已经初步显露出来。
燕王府,今日徐达在燕王府设宴,两年未见,徐达两鬓斑白,神态间有些疲惫,然而疲惫挡不住徐达的豁达,宴席间,与杨帆等人畅谈。
说起杨帆在辽东与纳哈出四路大军的激战过程,徐达忍不住赞叹道:“云航,沈阳之战中你写的战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