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做甚?他在应天逍遥快活,也不想着为咱分忧解难,让他成了白衣,他还真就做起了白衣!”
徐达忍着笑意,说道:“陛下,您下旨让他做白衣,杨帆可不就是听旨了?难不成陛下您真因为杨帆没主动求着您要做官,与他置气?”
徐达说对了,朱元璋就是在置气。
他朱皇帝乃是天下之主,在有心里无论他做了什么,人才都该为他效力。
就如刘伯温当初被朱元璋强留在应天一般,杨帆你不过受了“小委屈”,为何不主动向自己示好?
朱元璋忍不住嘀咕道:“天下的人才有的是,咱就不信没有他杨屠户还要吃带毛猪,且看着吧!”
徐达见朱元璋坚持,只好罢了去找杨帆的念头。
两日后,早朝。
如同往常一样,朱元璋临朝与百官议政,正在商议市舶司政务的时候,毛骧却突然从殿外走进来,急切的叫道:“陛下,有人在宫门外叩阙!”
“什么?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叩阙?”闻言,文渊阁大学士宋讷,震惊不已的叫道。
宫门叩阙,这可比敲登闻鼓要严重得多,一个处理不好,就可能酝酿出更大的事件。
“是这次赶考的北方学子,他们联名上书,请陛下严查此次科举的结果,还说……”说到最后,毛骧忍不住支支吾吾。
朱元璋盯着毛骧,喝道:“还说了什么?不要吞吞吐吐的!说!”
毛骧只好继续说,道:“他们还说主考官刘大人,与副考官白大人,联合起来舞弊,只让南方的士子中榜,却不肯让北方的士子中榜,他们在刻意打压北方的士子。”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肃静,这段日子发生的事,他们也都很清楚,但他们也没想到这群考生竟敢在宫门叩阙,此时听到他们给刘三吾与白信蹈扣的帽子,其余官员当即一言不发,生怕引火上身。
毕竟这件事实在是太大了,等于直接指着两个人的鼻子,说两个人垄断科举会试,不把北方的士子当人。
从北宋灭亡到南宋,再到元朝,直至朱元璋驱逐鞑虏,再造华夏,已经过去了几百年。
这段漫长的时光中,南方汉人与北方汉人,其实产生了非常严重的隔阂与区别。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一直致力于消除南北隔阂与矛盾,让天下汉人融为一体,可说是这么说,但双方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哪里那么容易被消除的。
刘三吾闻言颤巍巍地站出来,一开口,眼泪倏然落下,道:“陛下,老臣奉命主持科举,不敢有一日懈怠,今日北方的士子们群情激奋,污蔑老臣,老臣宁愿死也不愿意担负污名,请陛下赐老臣一死吧!”
刘三吾声泪俱下,朱皇帝只好安抚道:“刘大人何至于此?咱当然相信你的品行,不过,这次会试中榜的人的名单,咱也看了,中榜的的确都是南方人,士子们有想法是正常的。”
说话间,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标,朱标立刻站出来,说道:“父皇,外面的北方士子们群情激奋,若是不给他们一个说法,恐怕此事无法了结。
儿臣觉得不如派人再审试卷,这样既证明了刘大人与白大人以及其他同考官的清白,又能给天下读书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