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所有的监斩后,杨帆入皇宫,找朱元璋复命。
武英殿内,朱元璋端详着杨帆送来的文书,连连点头:“好,差事办得干净利索,咱听说应天城里的百姓都称你为‘武曲星’,好啊,一件案子办完快成神仙了。”
杨帆听得出朱元璋的调侃与高兴,说道:“陛下,百姓称臣为‘武曲星’,但是在很多官员的口中,臣已经成了‘人屠’,今日经过刑部尚书周大人府邸,因文书一事登门拜访,结果……”
朱元璋来了兴致,让杨帆继续说,结果如何。
杨帆无奈一笑道:“周大人吓得癫痫发作,送去医馆一个时辰才醒过来。”
朱元璋闻言哈哈大笑道:“这个周帧,平时小心谨慎过了头,他又没做亏心事怎地癫痫都吓得复发了?”
说着,他放下文书,神情变得严肃起来道:“明日就是殿试的日子,殿试之后,咱决定在大朝会上,跟百官说迁都的事情,你觉得有‘科举舞弊案’在前,百官可会同意?”
杨帆犹豫片刻,说道:“陛下,就算有‘科举舞弊案’在前,很多官员依旧是转不过来那个弯的,诸位大人如此,百姓也一样,就好像这一次监斩,城中到处有人说冤魂索命。
其实世上哪有什么冤魂?不过是监斩官体弱,心理压力太大,吓得病了而已。”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咱还是要试一试的,与他们讲讲道理,若是道理讲不通,再用你说的‘奇招’,杨帆,你到底准备了什么把戏?”
在刘三吾与张以宁被斩首之前,朱元璋就彻底决定迁都了,而杨帆也在为促成迁都做准备,不过一切都在暗中进行,就连朱元璋也不知道,杨帆在搞什么名堂奇招。
杨帆神秘一笑,道:“陛下,‘奇招’之所以是奇招,自然是不可说的,等到朝会之后,若是陛下能靠道理说服百官,自然就用不上臣的‘小伎俩’了。”
“你还跟咱卖起关子来了,也罢,随你吧,还有一事,你母后让你这些日子多入宫陪一陪婉儿,她还有一个月便要分娩,近日来偶尔做噩梦,你要多陪一陪她。”朱元璋淡笑道,也没说什么。
杨帆闻言应下,心里也在自责,他忙于查“科举舞弊案”,忙到入宫的日子少之又少,连朱婉儿要分娩的具体时间都不知晓。
翌日,清晨。
经过重新阅卷审查,洪武二十一年中榜的六十二名南北士子,入宫面圣,参加殿试。
为彰显公正,朱元璋命礼部将六十二名南北士子的部分试卷誊抄下来,在魏国公府的榜单边又设下了一个榜,上面是这些举人的试卷。
凡阅过这些举人们的试卷者,无不是赞叹佩服,也对朝廷的录取结果心服口服。
六十二名南北士子,基本保持了一半一半的趋势,三十名北方士子,还有三十二名南方士子。
其实总体来说,南方士子的水平还是比北方高,但这次最终结果却是一半一半,实际上朱元璋还是偏向了北方士子。
历史上之所以会分出南北榜,在于朱元璋已经到了暮年,走到生命尽头。
掌控会试的罪魁祸首根本就没有被揪出来,背后的势力依旧活得好好的,朱元璋才不得已设立北榜,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