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了势,一个来探望他的人都没有。
不过,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上,却暗流涌动,策划着一场剧变。
三日后,开京。
今日王昌的心情格外的好,连早朝的朝议都被王昌取消,称要准备一番,参与崔莹的归乡宴。
崔莹是王昌的外祖父,血脉相连,从心底里讲,王昌并不怨恨崔莹,但他讨厌被崔莹掌控。
初登基的时候,王昌还能忍受,可后来他又岂会甘为傀儡?
内官总管刘德为王昌又取来一件衣裳,在宫女的服侍下,王昌换上,随即问刘德道:“本王的这件衣裳如何?是不是比方才那件更好?”
刘德笑容满面,说道:“大王英明神武,穿哪一件都好,大王您最近的笑容比从前可多多了。”
王昌整理着衣衫,意有所指地说道:“不止最近,从今往后本王都要一直笑下去,笑到最后!”
忽然,王昌想到了一件事,再次问道:“对了,将本王准备好的礼物带上,千万别忘了,本王要送一份厚礼过去。”
刘德点了点头,说道:“大王请放心,礼物已经装在了车上,不会忘记的。”
崔莹的归乡宴,在黄昏的时候开始。
当日落西垂夕阳西下时,一架架马车陆续到了崔莹的府邸前,让这座府邸再度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崔莹的长子崔懋在崔府门前迎客,府邸内人流攒动,各处都是欢声笑语。
杨帆的车马到的时候,崔府的仆从扯着脖子,高声喊道:“大明总兵杨大人到!”
这声音一出,瞬间引起了所有高丽官员的注意,崔懋整理了一下衣衫,上千见礼道:“崔懋拜见杨总兵!”
杨帆与崔懋见过几面,笑着还礼,说道:“崔大人不必客气,大王可来了?”
崔懋点了点,领着杨帆往府邸中行去道:“来了,大人请看两边的巷子里,都是大王带来的亲卫。”
杨帆微微颔首,随着崔懋进入府邸之中。
王昌来得很早,正在与崔莹等大臣交谈,不过,王昌脸上的笑意并不真切,尤其是对着崔莹的时候。
见杨帆抵达,王昌领着群臣前来见礼,道:“杨先生,你可算是来了,你若是再不来,这酒席都要开始喽。”
两人就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谈笑风生。
崔莹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冷笑,暗道:说吧笑吧!老夫看你们还能笑多久!
众人说说笑笑地落座,杨帆、王昌,以及崔莹、李穑、郑枢、郑梦周等人都坐在一桌。
崔莹请来了开京最好的戏班子,来崔府里面唱戏。
高丽的戏班子很多曲目,都是来自大明,而今日戏班子所唱的戏曲,杨帆也并不陌生。
“《琵琶记》?”
杨帆一听到那戏曲的前奏,就猜到了后面要演什么。
崔莹笑呵呵地称赞道:“杨总兵好耳力!哈哈哈,来人,上好酒!”
在戏班子咿咿呀呀的吟唱中,美酒美食全部被端了上来。
崔莹缓缓地站起身,对满院子的宾客说道:“今日是老夫的归乡宴,回想过往多年,老夫有很多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