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地看向杨帆,说道:“杨总兵,我朴淳敬佩你救我高丽,却没想到你狼子野心,蛊惑我家大王禅让王位,这事我朴淳第一个不同意!”
杨帆微微一笑,对朴淳说道:“朴大人,高丽王虽然禅让,然而其封号依旧保留,我会上书陛下,在淮阴为高丽王选一处好地方,食邑万户,可传子孙后代,与大明同寿。”
“纵观我大明,诸王全部出自皇室,高丽王是唯一一位异姓王,子孙后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且并入大明有诸多的好处。”
朴淳被杨帆说的一愣一愣的,李穑这时候站出来,道:“杨总兵,高丽并入大明对我高丽有何好处?杨总兵自说自话,莫不是当我们是三岁小孩?”
杨帆笑了笑,说道:“高丽归入大明,成为大明的一个行省,辽东与高丽的边贸会彻底放开,关内、辽东的物产会源源不断地运送往高丽,边贸繁盛高丽的所有人都能受益。”
哎哟?!
杨帆提出彻底放开边贸,的确令不少大臣们怦然心动。
有能力组织商队的,都是非富即贵,而听没的背后几乎都是这些大臣。
李穑眉头紧锁,道:“蝇头小利焉能比得上我高丽的法统重要?为了边贸放弃高丽,杨总兵说服不了我!”
杨帆与王昌对视了一眼,王昌继续说道:“待高丽并入大明后,高丽全国将废除‘田柴科制’,还高丽百姓土地,并且会陆续将大明的先进政令,以及大明的技术引入我高丽,让我高丽再进一步。”
李穑、朴淳等官员闻言,都默不作声,依旧在用沉默来对抗王昌、杨帆。
杨帆嘴角上扬,道:“诸位久在高丽,应该都受过倭患的困扰,倭寇狡诈、残忍,神出鬼没,且对高丽虎视眈眈,若高丽与大明融为一体,吾当领兵横跨大海,直击倭寇!从此荡平倭寇,扫除倭患!”
朴淳闻言半信半疑,说道:“杨总兵精于陆战,打仗的本事我朴淳服气,可是海战与陆战不同,杨总兵真的能平倭寇?平了倭寇之后,杨总兵难道要将倭国,也变成大明的土地?”
杨帆傲然道:“高丽民生凋敝,需要休养生息,故本官不会立刻进攻,大概两年到三年之后,就可以高丽为跳板,进攻倭国,两年之内,本官可灭倭国,届时倭国里面胆敢有反抗,将寸草不生!”
杨帆的话里面透着冷冷的杀意。
“诛灭倭国再迁移过去,可比教化他们要省时省力得多,朴将军,你若愿意,征讨倭国你可为先锋,未来大明的史书上,也会有你一笔,若表现得好,将来到大明为官也不是不可能。”
杨帆太清楚朴淳这种武官的弱点在哪里,对这种人来硬的不行可你若说让他名留青史,到大明做官,朴淳如何经得起这般诱惑呢?
朴淳的脸色微微涨红,憋出一句道:“倭寇祸害我高丽甚多,若是能诛灭倭寇,我……我朴淳愿意效命!”
朴淳不是傻子,这么久了,只有他与李穑站出来反对杨帆,反对王昌禅让。
其实朝臣们的态度已经显而易见,他们接受了王昌的禅让,也接受了成为大明一部分的事实。
形势比人强,与明军相比,高丽军差得太远太远了,没有明军相助,高丽军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