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杭爱山、唐努山,荡平瓦剌!”
杨帆的自信感染了众人,瞿能脸上愁容尽退,道:“好!大人说行那就一定行!他佛家奴跑不了,早晚步他父兄的后尘!”
李景隆深吸口气,说道:“大人说得对,今年要一战灭瓦剌的确太困难了,是我太着急了。”
洪武二十六年,十一月中旬,杭爱山之战结束。
此战辽东军斩敌一万五千余人,削弱了瓦剌的有生力量,虽然没有彻底打垮瓦剌,却也为次年明军北征打下了基础。
明军撤离杭爱山,憋屈了数日的佛家奴命人占领了明军的大营,在杨帆的帅帐中,发现了他的亲笔信。
上面不过寥寥数字:吾杨帆,此生必破瓦剌!
洪武二十六年,十一月下旬,大明梁国公蓝玉、长安侯杨帆班师回朝。
蓝玉率领大军从密云进入关中,杨帆则先是返回辽东,又从辽东前往应天述职。
洪武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应天。
冬日来了,大明都城应天一片雪白,不过应天的血却与辽东等北地不同。
虽有薄雪却不浓烈,洪武皇帝朱元璋与太子朱标,以及文渊阁大学士宋讷于雪中漫步。
朱元璋的须发皆白,脸上挂着浓浓的笑意,道:“蓝玉与杨帆在北边仗打得好啊,鞑靼已经基本被剿灭,剩余几千人成不了气候。”
至于瓦剌那边,因为天气原因的确无法继续进攻,朱皇帝也理解杨帆的做法。
朱标的脸上也是喜气洋洋,说道:“剿灭鞑靼扬我大明国威,梁国公与长安侯,不愧为我大明的将才,父皇,这明年还要继续用兵!”
朱标相信,只要再进攻一次,明年就能彻底打消北境的威胁,还大明北方至少十年的太平。
朱元璋点了点头,忽然停下脚步,看向文渊阁大学士宋讷,道:“宋大人,来了这么久为何一言不发?”
宋讷闻言行礼,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不懂兵事不敢随意发表意见,不过,臣这里有两件要事要与陛下说。”
朱元璋笑了,说道:“哦?你宋大人又有什么事情要说?莫不是国子监又闹腾了?”
说起国子监,就不得不提大明建立之后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匮乏的问题。
经历了元末乱世,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人才也在混战之中损失殆尽。
洪武朝收服燕云十六州,光复了北方的汉土,版图空前增加,人才自然是缺口极大。
故朱皇帝还曾经从读书识字的地主豪绅来做官,最多的一次任命了三千余人。
可即便如此,人才还是不够用,后来国子监成立,这国子监里面的人才就被称为“监生”。
然而,国子监监丞对国子监监生的官理却是极为严苛、严酷,这造成了监生的集体不满,在洪武二十六年年中,便闹腾了一次。
宋讷叹了口气,说道:“国子监的监生联名上书,请陛下惩治监丞……”
宋讷话还未说完,朱元璋便挥了挥手,道:“监丞乃监督监生,有错要罚,这又有何不对?不必再说了。”
宋讷剩下的话全都咽到了肚子里,道:“陛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