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说道:“还请殿下要以大局为重,不可让杨帆一人,玷污殿下英名,若殿下不允,臣等便一直下去!”
其他的官员们也陆续表态、哭诉,瞬间宫门外哭声一片,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在办丧事。
朱标快气疯了,他指着那些官员,愣是憋了半天憋出一句话来:“你们好!你们很好!”
朱标气得拂袖而去,望着朱标负气离去的背影,詹同等人的脸上却露出一抹笑意。
朱标到底还是仁善敦厚的,被群臣气到了这一步,却依旧没有处罚任何人。
他的底线,正在被一步步试探出来,这场君臣之间的博弈,正在缓缓地倾斜……
洪武二十七年,四月下旬,注定是会被史书浓墨重彩记录的一个月份。
在这个月发生了著名的“福州城之变”,福州城高官右布政使叶柄、右参政蒋艾,参与了悍匪进攻福州城的阴谋。
远在北边的应天,也被这场变革波及,导致出现了“百官齐聚宫门”的奇景。
百官在宫门外请愿,加上国子监的监生,愣是在宫门外就这么挺了一夜。
翌日清晨,朱标传令,命等待的百官与其他来参与早朝的官员,一起登上奉天殿。
早朝上,任凭官员们如何游说,朱标就一句话:让长安侯杨帆返京不可能,本宫铁了心让他一查到底!
朱标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决心,支持杨帆,这是决定大明未来命运的一个早朝。
能否革除海贸走私与市舶司的弊政,为大明塑造出一条能源源不断产生税银的“聚宝盆”,在此一举!
早朝后,昨日熬了一夜的官员们各自返回家中休息,天一黑,在一座不起眼的宅邸中。
吏部尚书詹同、大学士杨伯成、吴沉、宋讷,以及与他们交好的左都御史詹徽便来了。
詹辉见几人面有菜色,还有心思与之说笑,道:“诸位大人,昨夜没有休息好?”
吴沉沉着脸,说道:“詹公,现在都火烧眉毛了,你怎么还有心思说笑?”
昨日的请愿,詹徽并未前往,而是让几个都察院的言官参与,詹徽躲在了暗处。
詹徽笑呵呵地说道:“这一次殿下是铁了心,不会让杨帆回来,诸位,依靠着你们联名上书请愿,已经远远不够了。”
宋讷的眼底闪过一抹寒意,道:“那若是国子监再有监生,用性命来劝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