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
李景隆等人商议结束后,众将散去,唯有徐辉祖留了下来,与李景隆商议一件要事。
徐辉祖轻声说道:“将军,李芳今日来讯,下一批辎重粮草已经从土剌河出发,预计五日内可抵达和林,粮道绵长,仅仅有土剌河那边一处中转并不稳妥,我想是否能在和林也设下一处中转之地。”
李景隆与徐辉祖相识多年,知晓徐辉祖谨慎的性格,道:“此举倒不是不行,不过由谁来镇守和林?”
李芳乃是文臣,调配辎重运送粮草是李芳的本职,就算不领兵将来功劳簿上自然有李芳的一份功劳,但其他人谁愿意待在后面?
君不见耿瓛都主动请缨,前去乌里雅苏台探查了?
徐辉祖微微一笑,道:“将军,我愿意留守和林,不过我一人势单力薄,还想向将军讨要一人。”
徐辉祖主动愿意留守,令李景隆很是惊喜,说道:“辉祖尽管说,你想要谁吾都给的。”
徐辉祖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道:“我要,皇太孙与我一起留守和林,如何?”
李景隆微微一怔,旋即仰面大笑,说道:“人都说你徐辉祖有一颗玲珑剔透心,果然不假,哈哈哈。”
皇太孙朱雄英在大军北伐,路过北平府的时候便随军出征,这是经过皇帝朱元璋允许的。
李景隆千不愿万不愿,也只好带着朱雄英出征,这一路上没少关照朱雄英,交给朱雄英的也只是一些运送粮草的军务。
朱雄英为此十分不满,来找李景隆闹腾了几次,说什么都要亲自上战场。
李景隆被朱雄英烦得没办法,只好答应朱雄英,最后运送一次粮草,就给朱雄英安排正式的差事。
李芳送来的书信中,五日后抵达和林的粮草,运送粮草的运粮官正是大明的皇太孙——朱雄英。
李景隆正在为如何安置朱雄英头疼,结果徐辉祖就给李景隆想了一个办法。
徐辉祖笑呵呵地说道:“太孙万金之躯,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们谁能交代?别说是功劳,陛下把我们革职查办削去勋爵都算轻的。”
徐辉祖家世显赫,这些年在北平府等地摸爬滚打功劳也累积了不少,他愿意为李景隆与众将稳住朱雄英这个“麻烦”。
李景隆深有其感,说道:“也好,让太孙与你在和林,保证我军的后勤,也算是一桩正事,不过……这理由恐怕难以说服太孙。”
朱雄英正是少年意气血气方刚的时候,满脑子都是上阵杀敌,让他待在后面,朱雄英岂能接受?
徐辉祖微微一笑,早就有了对策,道:“无妨,我军征伐瓦剌,那鞑靼一直还没有动静,可以防备鞑靼异动来说服太孙,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防备鞑靼的重任,非太孙莫属!”
李景隆放声大笑,赞道:“有辉祖为本将分忧,胜过十万大军,哈哈哈!就这么定了!”
李景隆与徐辉祖没想到,他们想要保护朱雄英的举措,反而将朱雄英置于危险之中,导致洪武二十七年明军北征之中,最大的危机与变数出现,差一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
应天,九月初,皇宫。
武英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