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多谢阁老(3 / 5)

信。

他小心地展开信纸,上面笔力雄浑地写道:

“杨公钧鉴:闻公变法之志,心甚慰之。今之世道,官爵为私,缙绅为贵,百姓为贱,此非尧舜之道也。

吾辈于江南设荟和会,聚族而居,共治共享,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试证人人皆可为尧舜之理...”

杨帆读着读着,眼眶渐渐湿润。

这些明朝书生以天地之心为心、以万世之心为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竟然悟到了尧舜之世的真实。

这种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千难万难,若非有与民同德之志,绝无可能。

“明太祖、刘基等人生于乱世,自然能够看透本质。”

杨帆低声说道。

“而这些书生也能达到这一步,实在令人惊叹。”

吕坤点头道。

“何先生常说,心学之要在于致良知。若人人能致其良知,则天下大同可期。”

杨帆突然想起什么。

“吕兄,我曾在古籍中看到有大神考证明朝存在空想社会,当时半信半疑,此时听你一说,已经全然明白。这伙人就是明朝的空想社会啊!”

“空想社会?”

吕坤露出困惑的表情。

杨帆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连忙解释道。

“我是说,你们的理想非常远大,如同上古圣人所描绘的大同世界。”

吕坤这才释然。

“正是如此。何先生常说,我们虽为布衣,却心系天下。这或许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的'心即理'吧。”

杨帆通过系统快速查询何心隐的资料,心中一震。

原来何心隐生于千金豪族之家,却散尽家财,建了一个荟和会学堂。

主张”合一族之政”,设立专人协理,既交了皇粮国税,又秩序井然,老弱孤贫者以公产救济,人人相亲相爱,名声传遍江南大地。

系统显示:何心隐是16世纪的空想社会活动家和心学大师。

“荟和会”是一种以宗族社区为单位的新型社会治理方式。

以教育为本,经济为辅,可行性很高,是16世纪最成功的社会治理经验之一。

何心隐的思想基础是儒家心学异端,可归类为空想社会,影响力覆盖江南四省。

系统也给出了一个残酷的结局:何心隐最终死于张居正亲信湖广巡抚王之垣之手。

杨帆心头一紧,意识到何心隐的这套东西与张居正有很大冲突。

因为这套理念太超前,突破了圣人之制的框架,直追尧舜大道之世。

“吕兄,何心隐的'荟和会'理念,你觉得在江南可行否?”

杨帆直接开门见山。

吕坤沉吟片刻。

“何心隐虽死,其道未消。'合一族之政'确有其独到之处。以宗族为单位,设专人协理,既完税赋,又安民生。尤其公产救济一项,最得民心。”

“正是如此!”

杨帆眼中带着光亮。

“如今江南乱象丛生,殷正茂借变法之名行敛财之实。若能请何心隐亲赴江南...”

最新小说: 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 点化野猪王,我在古代做最大地主 带着全家去逃荒,我有空间满仓粮 叫你来平定天下,你却征服全世界 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 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 穿越后,我带兵在古代嘎嘎乱杀 快上船,反清复明啦 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 我一个刁民,怎么就当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