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怔了许久,才缓缓跪下,接过圣旨。
他的手,止不住地颤抖。
严世蕃也跟着接旨,但他脸上的表情,却写满了不解。
这变故,来得太快,太突然。
严嵩如遭晴空霹雳,他深知,以嘉靖的性子,不会这么快行动。
他想,必然是杨帆的举动,提醒了皇上。
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突然两眼发黑,头脑一阵晕眩,栽倒在地。
“阁老!”
“父亲!”
众人惊呼,急忙上前,将严嵩扶起。
严世蕃更是急得大喊。
“快!快去请太医!”
严嵩昏迷至傍晚才醒来。外围的群臣,依旧等候在严府外,内圈的几人,则守在榻边。
严世蕃见他醒来,惊呼出声。
“父亲,您醒了!”
严嵩挪动着身体,半卧在榻上,虚弱地说道。
“拿笔来……”
严世蕃一怔,抱怨道。
“父亲,现在不是写东西的时候,等您好起来再说。反正天坛,是去不成了。”
严嵩没有力气吵架,只是摇了摇头,说道。
“要写一道请罪的奏折……”
众人听了,心中一惊。
严嵩,竟然要写请罪奏折?
严嵩喘息片刻,继续说道。
“尧舜也需四岳辅佐,大道,也需先师阐明……”
说着,他便剧烈地咳嗽起来。众人见他如此虚弱,又慌了神。
严嵩喘息片刻,解释道。
“写请罪奏折,是为了保住众人。那边,已在审通倭案,不能被牵扯进去。要切断所有线索,还说要写清楚圣人之制与尧舜大道没有冲突,最后再加一句……”
众人明白,严嵩这是要退守,先稳固圣人圣学的地位,再图生机。
但他们却不明白,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严世蕃忽然问道。
“父亲,是不是请皇上,让我们来写裕王祭孔的祭文?按您的意思,来写?”
严嵩点了点头。
他叹道。
“世蕃,多读读书吧……”
他看着严世蕃,又说道。
“杨帆的文章,写得好……你赶紧写……”
说完,他便觉浑身无力,闭上了眼睛。
郭朴、袁炜等文臣,见严嵩如此,连忙劝严世蕃。
“小阁老,赶紧写吧!我们几个,也会参详,先站稳脚跟再说!”
严世蕃本就是才士,自称天下三大奇才之一。
此时,他头脑清明,一气呵成,草就奏折。几个老臣看后,无不点头。
他们知道,严嵩此举,虽是退守,但却为他们,保留了一线生机。
当夜,裕王府中,烛火通明。
徐阶和李春芳两人,正与裕王秉烛夜谈。
裕王脸上的喜色,溢于言表,他感慨着嘉靖的明旨,是如何打乱了严家的阵脚,连声称赞父皇英明。
“本王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