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居正说道。
张翰明白张居正不想与杨帆过从甚密,暂持观望态度,而自己由杨帆举荐,关系众所周知,沉吟后表示。
“既然查明倭寇染指漕运,下官身为总督,责无旁贷。但凡与漕运相关的事,绝无二话。”
杨帆见状,称有“海运漕粮”的想法,想让张翰听听是否可行。
“如今京师和江北诸省,依赖漕粮,弊端明显,迟早出事。”
杨帆解释道。
“且如今种田人减少,粮食很快会出问题。屯垦卫产出足够粮食,还需两三年。在此期间,我想从朝鲜、日本、南洋、邉罗、安南等国购粮。此前已托商人去日本、朝鲜买粮,估计这几天就会回来。接下来,我想在杭州设米市,部分漕粮从杭州走海路,即‘海运漕粮’。”
两人明白,杨帆此举是想将兵部和漕运都与海关联,让舟山公廨名正言顺用兵,同时向裕王和严家展示仍有支持者。
张居正心想,自己支持变法,裕王也曾支持,只是杨帆提“恢复尧舜大道”让裕王起疑。
如今形势多变,勋臣与杨帆为难,自己不便帮忙,等裕王登基仍可继续变法。
眼下还是等皇上妥协,于是表面称海运漕粮可行,如今倭寇大部已平,可尝试,建议杨帆找提督漕运军务的谭纶商量。
“海运漕粮,此策可行。”
张居正说道。
“如今倭寇大部已平,可尝试。但此策关系重大,杨大人,我以为,你还是找提督漕运军务的谭纶,商量一下,更为妥当。”
杨帆感慨追剿倭寇残部不易,难怪倭寇难平,众人要等内阁政令,实则是怀疑自己实力,俞大猷也会因此为难,便决定暂不行动,当务之急是尽快查出线索,打击严党及勋臣,让他们服帖。
于是,杨帆不再勉强,提出先追剿岸上山贼,尤其是福建、潮汕、两广山区的,拜托张居正处理。
“既然如此,那追剿岸上山贼之事,就拜托张大人了。”
杨帆说道。
“尤其是福建、潮汕、两广山区的,还请张大人多费心。”
张居正欣然应允,称会立刻向内阁奏陈,用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杨帆出门后有些不快,便从观音寺搬出,回到北校场居住。
亲卫们整顿妥当已是天色将黑,他估摸着吕坤应有了方案,当即派人去叫吕坤到北校场商议。
没过多久,吕坤赶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书,说自己这几天有了些想法,让杨帆看看是否妥当。
“杨大人,我这几天,想了些法子,您看看,是否妥当。”
吕坤将文书递给杨帆。
杨帆接过文书,展开一看,上面是一幅树状结构图,主干写着“明法校尉”,树干上有“丁、旗、所、镇、司”等字样。
吕坤解释道。
“对外,我们称之为忠武校尉,但对内,我称之为‘明法校尉’。毕竟,我们是为了变法。”
他坦言。
“世人都说商鞅酷烈,但有些办法,不得不采用。“
“这明法校尉总部,叫做法司,其下依次是法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