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天理教志》,沈蕴对天理教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难怪天理教反贼能够迅速崛起、形成气候,原来其思想早就有一定的受众基础。
接着,沈蕴又拿起一本账簿翻阅起来,这是潘有财自己的私人账目,其中详细记载着每次入账的钱财数额。
此外,还有一块天理教教众的腰牌,上面赫然写着潘有财的名字。
看到这块腰牌,沈蕴心中暗暗诧异。
如此说来,潘有财早就是天理教的人了,或许在他未担任知县之前,便已加入其中。
难怪蒋子宁等人始终无法理解,为何通过科举考试、历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激烈竞争的潘有财,竟会投靠反贼。
原来,他本就是天理教的一员。
只是这个身份被隐藏得极好,无人知晓罢了。
放下账簿后,沈蕴又粗略估算了一下此处钱财的总价值,发现最少也有五十万两银子以上。
他不禁感慨,果然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知县又称‘百里侯’,潘有财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积攒下如此巨额财富,也并非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潘有财搜刮来这些钱财后,根本不惧有人查证到他头上。
很显然,在整个东山道上,像潘有财这样的贪官并非个例,这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毕竟,其上还有知府、节度使等更高层级的官员。
也难怪,这次天理教能够如此迅速地崛起,照他们这般贪腐无度下去,百姓们根本无法生存。
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裘韦此前上报情报的真实性,这些官员只顾着搜刮民财,哪里会顾及百姓的死活。
沈蕴在原地沉思片刻,随后拿起一个箱子走了出去。
虽说箱子颇为沉重,但以沈蕴现在的修为,拎起来就如同拎一个小盒子般轻松。
来到外头,裘韦看到他提着个大箱子,满脸惊讶之色,急忙上前帮忙,并问道:
“大人,您竟一个人将其拿出来?
说话间,他发觉箱子极重,更加惊讶了。
沈蕴将箱子放下,轻松地将上面的锁摘去,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放着白花花的银子。
裘韦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看到这一箱子的银子,倒并不感到特别惊讶,只是好奇沈蕴会拿这些银子来做什么。
这时,他听沈蕴吩咐道:
“裘韦,等会我再下去拿几个箱子上来,一共五万两,你安排人,以赫连飞羽的名义,去江南等地购买粮食运到东山道来。”
裘韦并未多作思考,立马应承道:“是,属下遵大人命令!”
至于
沈蕴没让他下去,他就已经明白,这
而沈蕴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要将潘有财贪污的这些钱财,反哺到东山道的百姓身上。
将五十万两银子用到实处,无异于朝廷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赈灾行动。
而且,目前整个东山道的百姓,确实迫切需要赈灾救助。
朝廷下拨的赈灾钱粮,往往会被官员们层层扣押,最终能够真正用于赈灾的,能有一半就已是万幸了。
而这次,沈蕴借着反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