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促推行的。”
赢辰肯定了天幕言论的正确性,但也给出了天幕言论某些方面不合适现在大秦的地方。
朝臣中,一些人倒是神色稍缓,想看看赢辰接下来会如何回答。
“然,有一件事情,却可以立竿见影,阻力最新,收益最大。”
他语气一顿,随即迎上了祖龙的目光,“那便是‘农事革新’!”
“不管是天幕所示的‘代田法’、‘曲辕犁’,乃至于‘常丰禾’,都是能够增强地方民力的关键之术!”
赢辰的声音,骤然就在此刻拔高,“这些策略,无需动摇大秦国本,就可以实现一件事情,那就是让地里的产出更多,大秦的粮仓更丰。”
“试问父皇,试问诸公,”他的目光扫过群臣,“若是我大秦,能够凭借此等农术,使得关中沃野田亩增产,天下仓廪皆满,北疆再无缺粮之忧,六国遗民因为饱食而忘旧国……”
“此等大利,谁敢拒之?谁又能拒之?!”
听着赢辰的讲述,嬴政眸子中闪过一道精光。
他明白了赢辰的选择,那就是文教制度之争,太过于虚无缥缈,牵扯过多。
农事增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功绩。
一旦成功对于大秦的国力提升,是相当显著的,这比起任何的争论都要有说服力。
“善!”
嬴政满意的点头,看着赢辰的目光,也变得越发和善。
勋贵们交换眼神,虽对“曲辕犁”仍有疑虑,但增产之利确实难以驳斥,只得沉默。
淳于越忍不住出列:“公子所言农事虽善,然《秦礼》教化方为根本!若轻文重农,岂非舍本逐末?”
赢辰淡然回应:“民以食为天,仓廪实方能知礼节。”
“淳于博士不妨先看看农事革新之效,再论本末。”
话音未落,天幕上的景象略暗,好似预示着某种可怕的场景即将发生。
“昭武帝的统治,维持了五十八载的时间,塑造了伟大的‘盛世’,一生的心血,都浇灌于他深爱的土地上。”
女主播的话语响彻云层,语气中带着惋惜的色彩。
“不过,岁月无情,哪怕是千古明君,都难敌的了岁月轮回。”
天幕画卷,只是霎时间就从极致的绚烂,转化为极致的素白。
咸阳宫,白幡垂落,钟鸣似悲,响彻云霄。
帝国的中枢,被巨大的悲恸笼罩。
让人震撼到景象,也发生在宫墙之外,以及帝国的每个角落。
而随着镜头咸阳宫缓缓拉升,掠过来关中平原。
起初,只是三三两两的农人,放下了手中耧车和曲辕犁,面色仓皇的奔向了骊山放下。
他们通过路过官吏悲戚的神情和停摆的官署中,知晓了让他们无法置信的消息。
紧接着,如同溪流汇入江河,从渭水河畔,从秦岭山脚,从每一个村庄,每一个里坊,无数的人走了出来。
他们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号召。
唯一的指引,便是那座安葬着大秦历代君王,如今也将迎来它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一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