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秦的问题,那就是在分封制取代为郡县后,帝国的问题上下无法有效进行传达。
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是相当致命的。
“不错,字房浅见,其二也在于‘人才壅塞’’。”
张良微微点头,对于陈平的话语也颇为认可。
“军功爵制度固然激励将士,却也阻塞了其他方面人才的晋升之路。”
“诸子百家,多有俊杰,却无门报国。朝廷所需,不应仅是猛士,更需治民之能吏、理财之干才、工械之巧匠。招贤令开了口子,但如何甄别、如何使用,需有章法。”
赢辰听罢,轻轻点头。
“二位所言皆是,但孤以为尚有其三。”
他说着,举盏轻饮。
“‘生产乏力’。”
“千年耕作之术不变,农具笨重,水利失修,民以天为命。”
“一旦灾荒,流民千里,动摇国本。”
他稍作停顿,目光沉静:
“其四,‘文化未统’。书不同文、车不同轨,可强行统一;然六国之民,心未归秦。”
“旧贵族心怀叵测,仅凭刑威,难凝人心。”
大秦的疆域,是经过兵戈铁血整合一起的,六国人心并非归秦。
而铁血大秦的强硬,可以说六国之民都跟大秦有血海深仇,又怎么可能真正安于大秦的统治。
“公子所言极是。”
张良躬身,语气坚定,“依子房浅见,公子可四管齐下:”
“一改律法,使严明而恤民;”
“二开仕途,使天下英才各展所长;”
“三兴农工,以固根基;”
“四塑认同,使‘秦人之心’,超越地域之隔。”
听到这里,赢辰眼前一亮,然后似乎想到了什么,面露犹豫。
“大秦律法,是帝国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妄动也。”
赢辰的话语,让陈平应声说道:“公子可以先从修订和民生相关的田律、仓律入手,明确官吏权责,减轻一些不要的刑罚。”
“招贤考核,既然陛下已经下令,那么可以仿照天幕分科进行。”
“可设立明法、明算、明农、明工,以‘策论’来考核士子解决实务的能力。”
张良继续给出了自己意见。
“如此大善。”
赢辰很快就做了决断。
有两位谋士给出意见,赢辰本身也轻松不少。
就在这时候,一道急促而兴奋的脚步声,则在这时候响起。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如今属于赢辰的门客,墨家巨子墨楚。
墨楚甚至来不及等通传,就捧着一个木匣,直接就冲了进来,脸上因为激动而泛着红光。
“公子,成了,您要的……‘纸’,我们造出来了!”
这一刻,赢辰猛地站了起身。
而陈平和张良,也好奇的将目光注视过来。
早就听闻赢辰说过这‘纸’,可以说是‘文教’的利器。
就是不知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