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了一个加密手机号,我们试着打过去,一直提示无法接通。”刘警官叹了口气,“另外,张海涛说‘老鬼’的作坊主要仿元代和明代青花,最近好像在研究‘宣德炉’的仿造技术,还说要做出‘能以假乱真的传世品’。我们已经联系了景德镇警方,让他们帮忙排查当地的瓷器作坊,但景德镇大大小小的作坊太多,一时半会儿很难有结果。”
挂了电话,陈轩陷入沉思。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铸造的铜炉,存世量极少,一件真品的市场价能达到数千万,要是“老鬼”真能做出高仿宣德炉,肯定会有更多藏家被骗。他立刻拿起手机,给小林发了条消息,让他在数据库的“高仿预警板块”里加上“宣德炉仿造风险提示”,同时标注出已知的仿造特征,比如宣德炉的铜质密度、款识字体等。
下午两点,陈轩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山东的藏家,叫马建军,说自己手里有一件宣德炉,看到联盟的筹备公告后,想请陈轩帮忙鉴定。“陈老师,我这炉子是十年前从一个老收藏家手里收的,当时花了三百万。最近看到网上说有人仿宣德炉,我心里一直不踏实,要是您有空,我能不能把炉子送到北京来?”
马建军的话让陈轩心头一紧,他立刻答应:“您可以先拍几张炉子的高清照片发来,包括炉身、炉底款识和内部的铜质纹理,我先初步判断一下。如果确实有疑点,您再送过来,咱们用玄鉴镜和光谱仪做详细检测。”
半小时后,马建军发来照片。照片里的宣德炉呈蚰龙耳造型,炉身色泽温润,泛着淡淡的枣红色,底部印着“大明宣德年制”的六字楷书款。陈轩放大照片,仔细观察款识的笔画——宣德炉的楷书款字体规整,“德”字中间少一横,而照片里的“德”字却多了一横,这是典型的仿品特征。
但仅凭这一点还不能确定,陈轩又让马建军拍一张炉底内部的照片。很快,新的照片发来,炉底内部的铜质纹理过于均匀,没有真品宣德炉因年代久远形成的“包浆裂隙”。陈轩立刻给马建军回电话:“马先生,从照片上看,您这只宣德炉疑点很多,尤其是‘德’字的写法和内部的铜质纹理,都不符合真品特征。建议您尽快把炉子送到北京,咱们做进一步检测,同时也能把这只炉子的信息录入数据库,为其他藏家提个醒。”
马建军的声音瞬间低落下来:“我就怕是仿品……行,我明天一早就坐飞机去北京,麻烦陈老师了。”
第二天上午,马建军带着宣德炉赶到筹备处。陈轩当着他的面,用玄鉴镜检测炉身——镜光穿透铜质表层后,炉身内部竟隐隐能看到现代机器加工的痕迹,还刻着一行极小的“2018仿”字样,跟张海涛倒卖的元青花梅瓶上的刻痕手法如出一辙。
“马先生,很遗憾,这确实是仿品。”陈轩收起玄鉴镜,语气诚恳,“不过您也别太难过,咱们现在已经掌握了‘老鬼’团伙的仿造特征,只要把这只炉子的信息录入数据库,就能帮更多人避免被骗。另外,我们会把检测报告提供给警方,助力他们追查‘老鬼’的作坊。”
马建军接过检测报告,手指微微颤抖,但还是强打起精神:“陈老师,谢谢您如实告诉我。虽然损失了三百万,但能帮到其他人,也算是有点意义。以后联盟有需要,我也愿意把自己的鉴宝经验分享出来,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