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家,据说是他家族世代珍藏。我们初步检测时,在釉面下发现了一些异常的显微结构,所以……”
陈轩戴上手套和护目镜,首先仔细观察瓷瓶的整体造型。
“器型规整,线条流畅,符合雍正时期官窑的风格。”他轻声说道,“胎质细腻,釉面光洁,这是好现象。”
他用手持显微镜仔细观察釉面,眉头却微微皱起:“釉面虽然光洁,但光泽略显刺眼,缺少了岁月沉淀的温润感。”
苏晴会意,立刻打开高光谱成像仪,开始对瓷瓶进行全面扫描。
“陈老师,光谱曲线有异常。”几分钟后,苏晴指着屏幕上的图像说道,“尤其是蓝色颜料区域,光谱峰值与我们数据库中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有细微差异。”
陈轩的眼神变得凝重。他从仪器箱中取出玄鉴镜,调整好角度后,将镜面轻轻贴近瓷瓶表面。
在玄鉴镜的特殊光线下,瓷瓶表面的细微划痕和修复痕迹无所遁形。更令人惊讶的是,在瓶腹下方的一朵花蕊处,陈轩发现了一个几乎不可见的“修补点”。
“这里被动过手脚。”他语气肯定地说道,“而且手法非常高明。”
李馆长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您是说,这是一件赝品?”
“还不能下定论。”陈轩摇头,“我们需要做更深入的检测。”
二、科技与传统的结合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陈轩团队运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对瓷瓶进行检测。
超景深显微镜下,他们发现釉面气泡的分布与雍正时期的标准样本有所不同;无损探伤仪则显示瓶体内部有一处细微的密度异常;而拉曼光谱分析则在蓝色颜料中检测到了一种现代才开始使用的化学物质。
“这些发现都指向一个结论——这件瓷瓶有问题。”苏晴汇总完所有数据后说道,“但问题是,它的胎体、大部分釉面和绘画技法又都非常符合雍正时期的特征。”
陈轩陷入了沉思。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件曾经鉴定过的古瓷影像。突然,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
“苏晴,你还记得我们去年在江南民间见到的那件‘拼接瓷’吗?”
苏晴立刻明白了陈轩的意思:“您是说,这件瓷瓶可能是用古瓷的残片拼接而成,然后再进行修补和彩绘?”
“有这种可能。”陈轩点头,“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它既有古代特征,又有现代元素。”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陈轩决定运用最传统也最考验功力的方法——“手摸眼观”。
他轻轻抚摸着瓷瓶的每一寸表面,感受着釉面的触感变化;又用特殊角度观察瓷瓶的光泽,寻找着细微的差异。
“找到了!”突然,陈轩的眼睛亮了起来,“在瓶口内侧,有一道几乎看不见的接缝痕迹。如果不仔细触摸,根本发现不了。”
小林立刻用高分辨率相机对瓶口进行拍摄,放大后的图像清晰地显示出了那道细微的接缝。
李馆长的脸色彻底变了:“这么说,这确实是一件拼接的赝品?可捐赠人是我们的重要合作伙伴,这可如何是好?”
陈轩沉思片刻,说道:“李馆长,我理解您的难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