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陈舒在讲台上的这番话,一众数学家都懵逼了。
茫然地望着陈舒。
同时,也有人在台下窃窃私语,议论道:
“陈舒这是什么意思?他不打算讲黎曼猜想本身?而是讲借助了什么数学工具?”
“你知道是什么数学工具吗?”
“不知道啊!没听过!”
“我也懵逼!”
“之前我审阅过陈舒那篇证明黎曼猜想的论文,没看到有什么新的数学工具啊!”
“陈舒所说的数学工具,到底是什么啊?”
“咱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一众数学家在台下私语了一番。
依旧不明所以。
陈舒在台上,继续不疾不徐道:“我们知道,在牛顿那个时代,因为传统的数学工具,已经无法有效地满足当时数学研究的需求了。”
“所以时代的需要,催生了牛顿和莱布尼茨这两位天才,他们不约而同地创造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微积分!”
“而在过去几百年间,我们的数学研究,也出现了质的飞跃,数学研究的深度,或者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是前人所不能想象的!如果说,牛顿和莱布尼茨那个时代的数学殿堂,是由木头构成的小平房,那么如今的数学大厦,就已经是砖混结构的高楼大厦!看上去很了不起啊!”
“但是在这辉煌的数学成就和雄伟的数学大厦背后,我们又遇到了全新的难题!”
“那就是,我们的数学殿堂已经快要到顶了!我们的数学工具,已经无法支撑我们大规模地解决那些数学难题了!困扰数学界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难题,越来越多!”
“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并没有被解决!它们还是在那里!”
“为什么?诸位数学界的大牛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这究竟是为什么?”
“是不是这些问题真的太难了?又或者,我们的工作效率太低下了?”
“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陈舒简直不像是在做一场正规的学术报告,而是把讲台当成了他演讲的地方。
一众华人数学家听得陈舒的这些言论。
也都不禁皱起眉头。
认真地思索了起来。
不多时。
有人站起身,开口问道:“陈舒博士,那么你认为是哪一种原因导致的呢?是问题本身就太难?还是我们的工作效率,太低?”
陈舒风趣了一句:“这位学界前辈,我还没拿到博士学位,还不是博士。”
“哈哈哈!”
一众大佬被陈舒这幽默的话给逗乐了!
的确有点荒诞!
陈舒的学术成果,不管是今年证明的广义黎曼猜想,还是之前证明的一个朗兰兹纲领的问题,或者零点猜想。
都足以让他拿到博士学位了!
甚至可以拿好几个博士学位!
但到现在,陈舒的名义上,还只是一个博士研究生!
就像是一个拯救了世界的超人,他的身份,还只是一个下等兵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