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让景监在各地搜寻太子的书籍,景监快回来的路上了。”
“何意?各地搜寻太子的书籍?”
嬴渠梁不解的望着商鞅,不明白他让景监刻意在各地搜寻太子的书籍来做什么?
“听说太子嬴驷每流放到一个地方,就写一本书籍,所以鞅就让景监去搜寻太子的书籍,望君上一览。”
“哈哈,书籍改变不了什么。”
嬴渠梁一笑,后接着道:“太子终究无能,五六代人就怕有昏君。”
听到这话,商鞅眉头一皱,失声问道:“君上该怎么做?”
“如若太子接回来不行,我欲前往函谷关证道!”
嬴渠梁叹了一口气,沉重道:“毕竟老子当年从函谷关证道后,留下一道天道意识在函谷关。所以我欲前往函谷关,寻求再给我五十年时间,一统天下!”
“君上不可啊!此事万万不可。”
商鞅听到嬴渠梁的话,大吃一惊,摇头道:“千年以来,除了人王之外,从没有各国君王证道了。
再说了,各国决不允许君上这么做,这是要激怒上天了啊。”
“我老秦之人从不信上天,只凭手中三尺剑!”
轰!
嬴渠梁和商鞅同时望向窗外,不知何时打了雷,已有三声雷响。
“君上不信上天,看天打雷了吧?”商鞅故弄一笑,还想阻止嬴渠梁的希望。
“君上如若不信上天,为何要去函谷关求天呢?”
“不一样,不一样!”嬴渠梁别头回去,开口道:“当年老子西出函谷,留下其一道道韵,成其一小天道意识。
而千年前,周朝帮上天屠杀我人王,甘心情愿的做了天子,此乃辱没我人族,不管如何,我老秦之人就是不认。”
“君上……!”
商鞅还想说什么,这时景监捧着好十几个竹简而来。
见到这一幕,商鞅咧嘴一笑,他知道迎回太子嬴驷的机会来了。
“君上!来了,还请坐下一览。”
嬴渠梁听罢,只好坐上君位,任由景监把竹简放在君案上。
景监一放在君案后,朝着商鞅一笑,随后两人坐在嬴渠梁的对面。
“君上!这是太子嬴驷流放十数年来的书籍,请君上一览!”
景监开口一笑,望着嬴渠梁,示意他看看。
嬴渠梁面色不改,狐疑道:“既然是嬴驷流放十数年来写的书籍,你从何处寻来?”
景监道:“废太子嬴驷走到哪,就会写他对当地法令的看法写下来,并且传授给当地识字之人,通过他们传递给官府。”
一听景监的话,嬴渠梁嘴角一笑,便拿君案上的竹简一览个究竟。
不看不知道,一看嬴渠梁大惊一场。
“对民弘扬秦法,对官提出意见?”嬴渠梁瞪大双眼,狐疑道:“真是他写了吗?你们不会框骗我吧?”
“是真的,这可是嬴驷的手法。”
景监连连点头,对废太子嬴驷的书籍感到一笑。
“嬴驷走到哪,就写到哪,已然得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