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际行动证明一切的。”
张明华站起身来:“好,我等着看你的表现。记住,我们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来之不易。你既然有这个雄心,就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
说完,张明华拍了拍沈良的肩膀,转身离开了。
食堂里的其他人都看到了这一幕,纷纷猜测着张总工和沈良谈了什么。王德昌看在眼里,脸色更加难看了。晚上,沈良回到宿舍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休息,而是拿出纸笔,开始在昏暗的灯光下画图。
他要设计的连铸机改造方案,在他脑海里已经非常清晰了。作为曾经的国家重大装备办处长,他对各种冶金设备的技术原理烂熟于心。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用1980年的技术条件和材料,来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沈工,您还没睡啊?”同宿舍的小王推门进来,看到沈良还在埋头画图,不禁有些惊讶。
沈良抬起头,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还有些技术细节需要完善。”
小王凑过来看了一眼图纸,虽然看不太懂,但那些复杂的线条和标注还是让他感到震撼:“沈工,您这画的是什么?”
“连铸机的改造方案。”沈良简单地回答道。
“连铸机?”小王瞪大了眼睛,“那不是只有大厂才有的高级设备吗?咱们厂能搞出来?”
沈良放下笔,看着窗外的夜色:“小王,你觉得什么叫不可能?”
小王挠了挠头:“就是...就是办不到的事情啊。”
“错了。”沈良转过身来,眼神中闪烁着某种光芒,“不可能只是因为没有人敢去尝试。我们国家的工业基础确实薄弱,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永远落后下去。”
他指着图纸上的设计:“你看这里,传统的连铸机需要大型的水冷系统,我们厂没有条件。但是,我们可以用分段冷却的方式,虽然效率稍微低一点,但成本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
小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还有这里,”沈良继续解释,“进口设备用的是特殊合金钢,我们买不起,也买不到。但我们可以用普通钢材加上特殊的热处理工艺,同样能达到要求的强度。”
听着沈良的解释,小王的眼睛越来越亮:“沈工,您真厉害!不过...万一做不出来怎么办?王师傅可是在全厂面前...”
“做不出来?”沈良笑了笑,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小王,你知道什么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吗?有时候,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反而能激发出最大的潜力。”
第二天一早,沈良就来到了车间。他没有急着开始改造工作,而是先仔细检查了现有设备的每一个细节。
“沈工,您这是在干什么?”老刘好奇地问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沈良一边检查一边说道,“要想改造成功,首先要完全了解现有设备的状况。”
他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连铸机的底座结构。这台设备已经运行了十多年,很多部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磨损。但是,沈良的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有意思...”他喃喃自语道。
“什么有意思?”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