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一郎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刚才还在被德国人要收购,转眼就要反向收购德国公司,这个中国技术员的思维跳跃让他有些跟不上节奏。
“具体是哪家公司?”田中一郎问道。
沈良从抽屉里拿出另一份文件:“博世机械制造公司,专门生产精密机床的中等规模企业。”
看到这个名字,田中一郎的表情变得更加复杂了。
博世机械他当然听说过,虽然规模不大,但在精密加工领域有着不错的技术积累。
“您为什么选中它?”
“因为它快破产了。”沈良淡淡说道,“欧洲经济衰退,订单锐减,资金链断裂。再有两个月,银行就要收走他们的厂房。”
田中一郎倒吸一口气。这种商业情报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这个中国技术员究竟什么来头?
“收购价格大概需要多少?”
“五百万美元。”沈良给出了一个准确数字,“包括厂房、设备和技术专利。”
老张听到这个数字,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要停止跳动了。
五百万美元,按照当前汇率差不多是两千万人民币,比他们整个厂子的固定资产还要多。
“沈先生,您的资金从哪里来?”田中一郎直接问出了关键问题。
沈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如果收购成功,川崎重工愿意追加投资吗?”
“这要看收购后的具体规划。”田中一郎谨慎回应。
“很简单。”沈良在办公桌上摊开一张世界地图,“建立一个覆盖亚欧的工业技术联盟,中国负责基础制造,日本负责精密加工,德国负责高端设备。”
这个构想让田中一郎彻底震惊了。
一个普通的中国技术员,竟然在思考全球化的产业布局?
老张更是听得云里雾里,感觉自己仿佛坐在联合国大会上。
“您的计划很宏大。”田中一郎沉吟片刻,“但是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困难是有的,但机遇更大。”沈良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点,“西方经济衰退,正是我们进入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次机会,再想进入欧洲市场就要困难十倍。”
田中一郎不得不承认,沈良的分析很有道理。
当前的国际形势确实为新兴力量提供了机遇。
“如果我们川崎重工同意参与,您能保证什么?”
沈良走到保险柜前,取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我能保证的是,未来十年内,我们的技术会让整个重工业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
他把文件夹递给田中一郎:“这里面是我未来五年的技术路线图,您可以先看看。”
田中一郎接过文件夹,随手翻开第一页,整个人瞬间僵住了。
页面上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和设计图纸,每一项都代表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更让他震惊的是,这些技术的先进程度远超当前的国际水准。
“这...这些都是您独立设计的?”田中一郎的声音有些颤抖。
沈良点点头,心中却在暗笑。这些技术在后世确实都是他参与研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