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僧录司新政(3 / 4)

知梁石等人,也来到燕王府,请朱棣不要这般“酷烈”。

朱棣的担心没有错,一旦动手,就算是他朱棣曾经被称为“贤王”,但大多数百姓们依旧不会站在朱棣这边,不过,朱棣可没准备妥协,而是继续命锦衣卫审问、严查,缉捕不法僧人,令苏州府鸡飞狗跳。

皇宫,奉天殿,这一日早朝,朱元璋与群臣商议完政务之后,朱元璋便提起了僧录司的事情。

“如今僧录司已经在金陵革新完成,下一步,要在大明各省僧纲司革新也要跟上,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革新僧录司这事儿在朝堂上没有引起多少波澜,原因很简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宋讷轻声说道:“陛下圣明!自元末开始,僧道管理混乱,确实应该施以严格管束,对其梳理,否则里面隐患颇多。”

“佛经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然则,这些罪犯触犯的都是我大明律法,岂容一个出家就能躲避的,臣也赞成严厉整顿寺院。”刑部尚书唐铎说道。

“寺庙道观藏污纳垢,的确应该整顿一下!”

…………

陆续都有官员站出来同意此事,商税落地让朝中官员“大出血”,他们正肉痛,如今朱皇帝要从佛门与道门身上“割肉”,割下来的利益虽然不能进入他们的口袋,可见到别人一起倒霉,他们心里也舒坦。

“既然诸位爱卿都赞同此事,那从即日起,各地的僧人禁止结交权贵、干预政事,违令者死。

男子要出家者需要在四十岁以上,女子要出家者需要在五十岁以上,各地的寺庙若是敢收取四十岁以下男子出家,五十岁以下女子出家,定斩不饶。

全国的寺庙数量过多,从今往后,按照‘一府一州一县各存一大寺’原则合并,其余的小寺庙全部拆除,同时,还要严查各地寺田的情况,敢有藏匿土地者,咱绝对不轻饶!”

群臣听得暗暗咋舌,暗道陛下这是动了真火,要对各地的僧人寺庙下重手了,特别是着最后一点,太狠了,要用强制手段限制寺庙数量,遏制土地兼并。

朱元璋对道家的限制,与佛家相似,不过相较于佛道要稍稍宽松一些。

朝中的大臣们自然不会反对,心中还隐隐在幸灾乐祸,可天下的僧人们可坐不住了。

依照朱元璋的做法,那天下的僧人恐怕要被迫还俗好几成,这谁受得了?

佛道两家的人陆续紧急磋商,必须联合起来,让朱元璋看到他们的意见与态度,不过,要表态没问题,可是谁来表态起这个头儿是个问题。

大明谁不知道,朱皇帝喜欢“枪打出头鸟”,你敢冒头,朱皇帝就砍你的脑袋。

前元有一个“帝师制度”,尊崇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

忽必烈册封八思巴为“帝师”,统领全国佛教,并深入参与到政治中来,前元的皇帝继位需要帝师“灌顶”,形成了“君权神授”的象征性约束。

这种制度之下,宗教俨然凌驾于皇帝之上,使得前元已经在朝着政教合一的方向演变,而大明的出现彻底粉碎了这一进程,将政教分离,朱元璋认为僧人、道士可“化导百姓”,但决不能干预政治。

洪武六年,朱

最新小说: 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 三国之再世诸葛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我去明末救义士 娘子—媚乱天下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 你不是笔直笔直的天后吗?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