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自问不比宋国公差!”
当着朱标的面,蓝玉将心里话一股脑地全都掏出来。
朱标差一点气笑了,他扶着额头,止住了蓝玉继续说下去,问道:“永昌侯,今日在奉天殿,父皇与你说的那番话,你可明白?”
蓝玉闻言一愣,道:“陛下命臣前往北平府,守备好边疆抵御北元,臣自然明白。”
朱标凝视了蓝玉片刻,提醒道:“别忘最后那句话,父皇让你好好打磨一下心性。”
“臣心性很好,不需要打磨!”蓝玉依旧还是不懂。
朱标的手指敲击着案桌,轻轻说道:“永昌侯,父皇‘因病辍朝’那几日,你可是忙得很啊!”
其他的勋贵大臣都刻意减少了迎来送往,唯独蓝玉异常高调,还举行了数次夜宴,朱元璋回到大明之后,锦衣卫自然将百官的行径都告诉了他,蓝玉那么高调能不被知晓?
“殿下,那些日子臣与大臣们来往密切,也是想要替殿下您分忧!”蓝玉并不觉得自己做得有什么不妥,他领军打仗的本事没的说,但是在政治嗅觉上约等于零。
朱标也懒得再多言了,直接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递给蓝玉道:“永昌侯的这份心意,本宫可受不起,父皇的圣旨下来无人能更改,你去北平府戍边,若有闲暇时期不如多读读书,这本《贞观政要》就当本宫送给你的礼物吧!”
说完,他便转身离去,若是蓝玉看了依旧还是如同往常那般,那日后自己当政,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贞观政要》成书于唐代,乃唐代史学家吴兢所编纂,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与群臣的治国言论与施政经验。
蓝玉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离开东宫返回府邸的路上,蓝玉坐在轿子里,一张张翻阅《贞观政要》。
当蓝玉翻阅到《论任贤》的地方,发现“李勣、李靖、尉迟敬德、秦叔宝,并佐命功臣,委以心膂。”这一个地方,有朱标做的标记,单单将李勣给圈了出来。
蓝玉若有所思,开始翻阅关于李勣的内容。
“勣若徘徊观望,即诛之;若奉诏即行,日后可重用,李勣品行如长城,可托大事。”
在“李勣品行”这里,有朱标亲自写的批注:李绩,何等人也,能够从高宗朝全身而退,盖因其知进退。
蓝玉看到这里,将《贞观政要》放在了一旁,闭上眼冥想了一阵。
随后,蓝玉对着东宫的方向遥遥一拜:“陛下与殿下的苦心,蓝玉明白了!”
朱标这是在告诉蓝玉:朱皇帝因病辍朝你宴请官员,歌舞升平,皇帝下了圣旨你又上蹿下跳不服,你可还记得身为臣子的本分?身为臣子应该像李勣一样,知进退明得失。
蓝玉回想起他最近的种种事情,也不禁吓出一身冷汗来。
朱元璋让他去北平府戍边,就是还没放弃他蓝玉,他蓝玉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当日,蓝玉便回府邸,潜心为戍边做准备。
大军出征,事务千头万绪。
首先,朱元璋选将之后便开始从太原、山西、山东调集精锐,并抽调部分蒙古降军助战,加上从京师附近抽调的精锐,大军合计二十万,奔赴辽东!
所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