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过,百姓们不在意这食物到底有没有害处,只在意这食物究竟能不能填饱肚子而已。
就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要求。
可数千年以来,却只有后世才能做到,这人心当真深不可测。
京城一带百姓获取了丰厚的食物。
一个个欢天喜地,心满意足。
而无数的消息从京城附近全部传回的同时,也朝着京城之外的方向不断传播。
一时间,这些粮种、作物中长得好的,被官府以重金回收,然后再继续发往其他更远的大明之处,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使得中原之处的百姓们尽快有食物可吃,不会再继续成为流民、贼寇,做出什么出格之事来。
而此刻京城之内,土豆收成的消息早已登上了《大明日报》,京城之处的各路权贵、官员也早已得知。
内阁首辅温体仁的府内。
原本摆放着小桥流水、假山秀丽,还有那价值连城红珊瑚的三分地,如今早已是被开垦成了土壤,附近种上了几株高高的粮食作物。
尤其那肉眼可见的小小田地间,竟是种满了土豆。
虽然不过也就区区一亩,相比较这三进三出大院子般的温府而言,不过只是方寸之间,可也能看得出这位内阁首辅的政治正确、眼光独到之处。
在家中这般作为,绝对是最支持太祖皇帝朱元璋这新政之事的法子。
“亩产三千斤,土豆之物当真是神物。”
“工部那边还有好几种粮种,这大明如今,哪怕各处天灾接连不断,想亡也绝不可能了。大明的根基稳固,本阁老这首辅、这吏部尚书之职,恐怕也还能再继续当上几年,我温家在这大明之处,也定能当好忠臣。”
温体仁手中捧着洗净的土豆,伫立在这停水阁楼之间。
面前也有几样用土豆所做的精美食物:凉拌土豆丝、香甜土豆饼,甚至还有被制作成羹汤的土豆炖羊肉,以及其他一些小菜熟食。
将那土豆饼放在手心,微微摩挲,触感不错,再往口中微微一咬,慢慢咀嚼一阵,柔香味传来的同时,那柔软的口感。
连他这把老骨头也都能吃得特别津津有味。
不过是几个土豆饼下肚。
他这老身子便也觉得有了些力气。
“粮食有了,大明中原之处便不再乱,李自成、闯王高迎祥、张献忠,还有那其他什么几大王、回回这些人,恐怕便只有败落一途了。”
“此次我温家虽是选择了先行投靠,但能够支持太祖皇帝的新政,我温家或许才能够真正地屹立不倒。”
在如今这崇祯八年间。
他温体仁堂堂内阁首辅,可绝没有什么投靠后金的心思。
在大明,他是内阁首辅,文臣之首,投降那后金,后金之人又能给与他什么?
可笑得很。
也就是大明此前本就到了这王朝末年,官场之间、士绅之间,还有这百姓四处遭灾,所以才让他这位阁老认为大明将亡了。
自古以来,王朝末年皆都如此。
此前他温体仁的想法,不过也就只是顺势而为,抓住机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