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叹。
随后。
他们将桌上的《大明日报》一一拿起,看到上面宣传。
“东林党乃是大明毒瘤”
“只知行卷讲学,不知重视国事”。
侯恂见了,心中一股无名火起,破口大骂:“荒唐!我东林党在万历一朝拥护太子,稳固国本;一向清流开道,符合太祖祖制……。
他口中述说的都是东林党历经数朝在大明天下做出的功绩,可再多的辩解也抵不过如今。
大明末年,崇祯一朝东林党对国家的迫害。
看到《大明日报》,麾下的田亩、产业更是数不胜数,俨然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
这一刻,侯恂只觉得脑瓜子嗡嗡作响,冷汗冒了出来:“完了,我们东林党绝对完了。”
侯恂此人还算东林党中难得的实干之人,曾举荐左良玉以稳定明朝部分困境,只可惜人力不敌天数。
东林党垮了,那他们……
侯恂不愧是经手银钱无数的户部尚书,哪怕面临天崩地裂般的局面,也迅速稳定心神,看着面前三人。
“怕是只有两条路,要么乖乖顺着太祖皇帝的意,要么我们四人就要啷当入狱了。”
“如何选?”
“顺太祖皇帝的意,自然是跟钱谦益、张溥一般,成为帝党的一份子。”
文震孟苦笑,“如今的帝党,武将、勋贵、兵权都有了,缺的就是我们这些文臣。而朝堂之上,还有谁比我们这些大势已去的东林党更合适?
再加上陛下本就对我们这些人有所了解,用起来也顺手。难不成重新提拔官员就能保证清廉?”
“人心隔肚皮,谁也看不透。”
“那几位是什么意思?”
姚希孟口中干涸,此刻全然顾不得体面,急忙问道。
“再过不久,老夫恐怕要入内阁了。”
文震孟苦笑一声。
只是如今这内阁,不过是皇家的一条狗。
之前入内阁,身后有东林党支撑,自是不惧,可此一时彼一时。
这已是唯一的活命之道。
很快,姚希孟、郑三俊两人对视一眼,终究还是选择了苟活于世。
见他们三人迅速做出决断,侯恂却是苦笑一声。
他在京城一向正直敢言,又有实干功绩。
想必能像江南组织乡党抗寇的陈子龙一般安然无恙。
不过那些以往手脚太脏的东林党其他官员,恐怕就没他们几人这么好的运气了。
帝党只需部分东林党人“归顺”,剩下的,便是用来“以儆效尤”的牺牲品,那些人恐怕要重蹈此前嘉定伯的覆辙。
与此同时,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内。
天使来了一趟,带来太祖皇帝的口谕:“着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即刻查抄东林党各处罪臣之家,万不可放过任何一人。”
“清楚了?”
这道命令言简意赅,却无疑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决断。
只因朱元璋上朝向来雷厉风行,这都快大半载了,一直是如此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