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起小脸行礼:“见过父皇。”
“这龙袍怎么穿到咱身上来了?咱现在可不是皇上,来来来,这龙袍还是穿在你小子身上合适。”
朱元璋招了招手,朱由检顺从地上前,听着朱元璋的话,又把龙袍重新穿回自己身上。
“还不快上朝去?都到时辰了,难不成要让百官候到什么时候?瞧你这皇上,刚大胜归来就摆起架子了。”
朱元璋一阵笑骂。
“一切都听太祖皇爷您的。”
朱由检看着面前的朱元璋,老祖宗说什么就是什么。
他这个皇上显得格外乖巧顺从。
在朱元璋的注视下,朱由检带着身边的人,这才徐徐离开了乾清宫。
“这才算是有了几分咱老朱家的天子气派嘛。”
身后的朱元璋咂了咂嘴,发自内心由衷地说道。
朱慈烺听后,小脑袋也摇摇晃晃,老祖宗夸父亲,比夸他这个孙儿还要让他开心。
“早膳?还不赶快端来。尚膳局那边是做什么吃的?”
朱元璋大声吼道。
朱慈烺也学着老祖宗的样子开口:“还不赶快拿饭食来。饿着本太子了,要你们一个个好看,屁股全都开花。”
他们爷孙俩还真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带着点混不吝的“混混气”。
反倒显得格外鲜活。
另一处,前去奉天大殿的路上。
朱由检昨日归来便早早歇息,连日的疲惫压在心头,好容易回到“家”,自然忍不住酣睡一夜,今日,才算是他真正回到宫里的第一天。
熟悉的宫苑景致映入眼帘,勾起朱由检心中复杂心绪。
既有当下朝局稳固的安稳,亦有两年前大明风雨飘摇的记忆。
彼时大厦将倾,百官看似“一心”,实则各怀异心,地方总兵、豪族世家纷纷倒向大清;就连身处京城腹地、身为国舅的皇亲国戚,捐银也只区区数千两。
沦为崇祯一朝的笑柄。
而今时不同往日。
他身为天子,只需一言指向,莫说千两万两,即便是数十万、数百万两银钱,亦能应声而至。
“这才是真正的天子权威。”
朱由检心中感慨,洒然一笑,暗自思忖:“唯有今时今日,才算真正称得上‘我大明’活过来了。
这一切,全赖老祖宗庇佑。”
一旁随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早已听出帝王心绪,轻声附和:“陛下此言差矣,能有今日,亦有陛下的功劳。”
“纵观历朝,陛下也称得上勤勉之君了。”
闻言,朱由检鼻头一酸。
他的勤勉,是宫内上下有目共睹、供认不讳的事实。
可他随即自嘲一笑,低声喃:“勤勉又如何?勤勉难道就能救得了我大明江山吗?救不了的,救不了的。”
王承恩沉默无言,心中却了然。
对帝王而言,开明识人、善用贤才,才是稳固江山的不二良策。
一味勤勉或许是美德,放在帝王身上,反而暴露了江山的危机。
若非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