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大明不少统治阶级官员、世家轻视的蒙古部落,反倒颠倒了过来。
如今成了大清那边的统治阶级开始投奔大明。
只能说风水轮流转,一切都该换一换了。
偏偏还真有不少蒙古人动了心。
更重要的是,连大清的贵族、那些满人贝勒爷都动了心思:“万一咱们这一派,还有麾下的八旗最后败下阵来,让睿亲王多尔衮或肃亲王豪格登上高位,届时咱们是不是可以直接带着麾下八旗跑到大明,继续过富贵日子?”
“总不至于被彻底清算,让咱们这一系上到主子、下到仆从,全都死无葬身之地。”
……
年关将至的京城,处处洋溢着浓得化不开的年味。
东西两市率先点燃了岁末的热闹。
商贾们抓住一年中最红火的商机,将琳琅满目的商品铺满摊位;寻常百姓也卸下一年的辛劳,揣着积攒的银钱穿梭其间,为年货忙碌。
街道上人流如织,摩肩接踵的身影里,小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邻里间关于年俗的讨论声、孩童捧着糖糕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星罗棋布地铺满京城的每一条街巷,勾勒出大明盛世的鲜活图景。
……
紫禁城内,年味同样浸透了红墙宫苑。
永寿宫的皇后周氏、坤宁宫的张嫣、启祥宫新入宫的德妃海兰珠,各宫皆已张灯结彩,朱红的宫灯映着鎏金的廊柱,处处是喜气洋洋的景象。
这份喜悦不仅属于主子妃嫔,宫里的宫女太监们也得了实惠。
内务府发放的赏银少则三五两,多则十几两,抵得上他们半月到一月的俸禄;织布局赶制的新衣合身暖和,尚膳监为皇室准备的御膳更是滋味绝佳,主子们用不完的珍馐,最终也成了下人们的盘中餐,让他们吃得满嘴流油,满心欢喜。
与后宫的热闹祥和不同,清晨的奉天大殿内,气氛却凝重如铁。
文武百官列阵而立,崇祯皇帝朱由检端坐龙椅,目光如炬地注视着阶下群臣,一场关乎大明国运的朝议正拉开帷幕。
议题直指开春后的军事部署。
春分一过,各地大军是否整装出征,攻打大清、收复失地,将“建州鞑子”赶回草原。
朝议刚起,武将们便率先发难,气势如虹。
远清侯洪承畴最为勇武,一上来便力主开战,言辞恳切地陈说战机难得。
新晋勋贵武将中,侯爷左良玉、秦良玉等人紧随其后,纷纷附和:“陛下,大清如今陷入内乱,正是我大明出兵的良机。若等大清睿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决出胜负,再想进兵便为时已晚,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云南土司兵强马壮,军心士气高涨,这般战力不可浪费,大明绝不能错过此等机会。”
秦良玉同样开口。
就连向来沉稳的老派勋贵,见新派武将踊跃发声,也按捺不住热血。
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世泽带队出列,重拾开国年间的武将英姿,慷慨陈词:“陛下,如今大清兵力只剩区区六万,蒙古八部十数万人更是摇摆不定。”
“若我大明遣使劝降,义州城一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