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尤其在大清整体落入下风的情况下,裂痕只会越来越明显。
出人意料的是,洪承畴收到科尔沁部的投诚信后,并未第一时间应允,只是回了一封信,让对方安心蛰伏、静待良机。
……
战场局势的变化从非一朝一夕,除非有定鼎江山的关键一战,否则战事本就要持续漫长时日。
春去冬来,眨眼便到了秋分时节,距离冬日仅剩区区两三个月。
大明前线虽稳步推进,不断收复失地,却始终未能重创大清八旗的核心主力,战局总体虽处上风,却渐渐陷入僵持。
此时的中原大地,《大明日报》的报童们满街奔走,满面红光地放声大喊:“卖报,卖报。好消息。前线传来捷报。”
“远清侯洪承畴再复一城,我大明国土失而复得,大明之威不远矣。”
“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鞑子蛮寇必将被我大明驱逐,为我大明子民供奉天下。”
“辽东又传捷报。新任辽东总兵吴三桂押运粮草遇八旗伏击,沉着应对将敌击溃,保住粮草,此乃不世之功。”
一道道捷报迅速传遍五湖四海。
又将近半载时光过去,大明内部已进入高速发展期。
充足的粮食供应、全新的商贸环境相互促进,虽如今国力尚不及前宋鼎盛,整体氛围却已有几分前宋的繁荣气象。
经济复苏、商贸频繁,不仅让大明国力稳步提升,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准也在逐步提高。
不久后,一道新的国策再度从紫禁城颁布:“废除贱籍。大明百姓,不得为仆;原本家奴,当予以清剿,前往官府登记入册,恢复良民身份。”
奉天大殿之上,朝堂百官对此毫无异议;《大明日报》再度大力宣扬,很快便掀起新一轮的全民欢腾。
天下百姓无不喜笑颜开。
废除贱籍,意味着以往身处底层的百姓皆可恢复“良家子”身份,既是良家子,便可上阵杀敌、可参加科举求学,日后更有机会为官,拥有了改变命运的大好前程。
百姓有了希望。
阶层流动的闸门再度松开,大明上下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小姐!陛下废了贱籍,那我们日后也是良家子了。”
柳如是身边的小丫鬟玲珑兴奋的叫道,小脑袋一摇一晃,头顶的小丸子发髻格外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