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声,摆了会姿态才道:
“尽早解决南方之患乃千古功绩,此事不得拖。以君诏驱虎吞狼乃是上策,然任岐、袁术、刘焉、士家皆奸佞之辈,天理不容之人。不如写封联合之诏,一书四份,分别送往四家。”
满宠下意识的诧异问:“一书四份?”
还能这么玩?
张昭点头,继续道:“私下封袁术为侯,表刘焉为王,给予士家忠诚牌匾,赐任岐节钺。坐看四方混战,袁术若打入益州,则朝廷从荆、豫二地发兵,袁术无法顾及,必定惨败,朝廷轻易收回扬州。若刘焉强,朝廷便可进取汉中,大军兵临成都,将刘焉擒住……若四家不分上下,则朝廷厉兵秣马,同时向四家收好处,让四家‘争风吃醋’不断让步,直到朝廷和平掌控三州。”
满宠满脸震惊,这厮果然不要脸。
这心也太黑了点。
要是他是四家任何一家的人,得骂张昭鼠辈了。
可转过来想,若朝廷以此国策,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收获最大的利益。
不对。
满宠抓住重点,“若和平收复三州,四家该如何处理?”
又是王又是侯又是假节的。
张昭神秘一笑:“朝廷只管许诺,不管兑现,书信只要不盖玺,便是废纸一张。”
何太后呆住了,天啊,又一个贤才。
此人若将来出仕丞相,别的不说,想让大汉吃亏几乎不可能。
何太后对刘辩拉来的新生官吏彻底改观了。
随便拉出一人顶得上曾经满朝文武。
若有一人落到灵帝手里,何至于天下动荡不安?
何太后对剩下的人更感兴趣了,唤道:
“吾记得皇帝寻了位太子仆,不知是何人?”
诸葛亮起身拱手:“臣太子仆诸葛亮。”
一个比杨修还小很多的人。
何太后面露讶然之色,看起来,诸葛亮应该跟刘协差不多大?
原以为会是名二十多的青年俊杰被破格提拔,没想到这么小。
“卿今年是何年龄?”
“回太后,臣刚满十岁。”
“……”
皇帝也太胡闹了。
反正人都叫出来了,何太后继续问:“卿有见解吗?”
诸葛亮道:“有浅薄之见。”
“说来吾听听。”
诸葛亮接着说出自己的见解。
围绕拉刘抗袁而谈。
说的也有道理,刘焉快不行了,总得为后人考虑。
如果朝廷开了口,他肯定是愿意戴罪立功的。
益州和荆州其实都不好啃,前者山路崎岖不好走,后者水系太多需要水师配合。
水师的事朝廷正在建,但山路一时半会儿不好解决,所以以拉拢为主。
至于交州,采取远交近攻,在益州和扬州没解决前先拉拢,等到两地收复了,对付交州就是一句话的事。
这场对未来国策的讨论,让何太后看清他们的才能,整个人彻底放下心。
宴席一直持续到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