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将是重中之重。
他构思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方案,不使用巨大的实体火炬,而是采用微火概念,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时体现低碳环保的承诺。
这簇“微火”将由所有参赛代表团引导牌共同构建而成,最终以虚拟光影的方式,在巨大的“雪花”形态主火炬台上灵动绽放,象征全世界团结在一起,共同守护这希望之火。
在这其中还有中国文化的展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二十四节气、中国结、门窗等,通过极简、抽象、科技化的手法呈现。
例如,用激光在空中勾勒出极简的窗棂图案,窗外是流动的山水画卷,寓意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
吴言沉浸在创作的激情中,常常通宵达旦。他不仅画出了关键场景的概念图,还撰写了详尽的导演阐述,解释了每一个创意背后的文化内涵、技术实现路径和预期达到的情感效果。
他知道,这份方案不仅要打动专业的评审,更要能清晰地向决策层传达他的核心思想和执行力。
二十多天之后,一份名为《东奥之约,未来之舞》——关于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的创意构想与导演阐述的方案,摆在了韩三坪的办公桌上。
厚厚的一沓,图文并茂,逻辑清晰,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有扎实可行的技术论证。
韩三坪花了一整个下午仔细研读。越看,他眼中的光彩越盛。他看到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场大型活动的清新之气,看到了将宏大叙事与细腻情感完美结合的巧思,更看到了一个年轻导演敢于突破、敢于负责的勇气和担当。
他立刻拿起电话,向部长汇报:“部长,吴言的方案我看了……惊为天人!我认为,这完全符合我们对于冬季国际运动会开幕式‘未来感’和‘创新性’的期待,甚至超出了预期!我建议,尽快安排一次当面汇报!”
部长立刻让底下的人约定好汇报时间,部长发话底下人行动很快,方案汇报时间定在了3天后。
当韩三坪打电话给吴言,说三天后要和部长当面汇报,吴言立刻推了三天后所有的工作安排,开始全心全心准备汇报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