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道:“中山国,广昌。”
“多谢。”
赵云扶剑踏入军帐。
“咕咚。”
夏侯兰抿了口酒水。
赵云生来不喜欢多言,但心细如发。
他不过是多提了几句大兴,还有大兴辑报在,就产生怀疑了?
“如何?”
这时,张燕踏入帅帐问道。
“无妨。”
夏侯兰淡笑道:“我已经提了我们的条件,若是玄德公不同意,前往冀州便是,反正数十万军民,曹丞相也不会拒绝。”
“也好。”
张燕瞥了眼帐外颔首道。
“呵呵。”
夏侯兰心有所感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如今天下大势如此,我等日后也不知可有跻身之地。”
张燕眯着眼笑道:“无论如何,都得求活,活的堂堂正正。”
“是啊。”
夏侯兰笑着附喝。
“大兴。”
“宁有道。”
“致太平,盛世长平。”
张燕呢喃着,眼中多了几分追忆。
当年,太平道动乱八州之地,他追随张牛角征伐冀幽二地,可惜张牛角战死,他也从褚飞燕改名为张燕。
当初,江东军立于豫章,他也是随口一应。
毕竟,太平道有几十万的渠帅,谁能想到宁辰会走到今天。
他之所以听大兴调令,领着黑山军入幽州,是因为大兴从未失去太平道的理念,致太平。
能活到现在的黄巾渠帅不多,也只有宁辰,管亥,还有他了。
既然宁辰已经建立了基业,秉承致太平的理念,他就当为黄巾旧部统帅,这不是他所言,而是所有太平道信徒的理念。
致太平,承大业者,唯有宁有道而已。
大兴永远洗不掉黄巾残党的理念,世人也不会遗忘,史书也不会抹除这样的历史,他们黑山军亦然。
翌日。
涿郡之盟继续。
几方商谈之下,刘备还是妥协了。
他现在急需力量来对抗曹操,更要防备边疆。
纵然黑山军提出三年不征赋的条件,并且割让整个代郡,他也不得不应下此事,从而整合力量来对抗丞相府。
与此同时。
邺都,消息发往司隶。
弘农。
潼关。
丞相府大营延绵数十里。
与河相隔对岸,便是曹仁的先锋驻地。
整个战场,有四方大军,呈箭矢之状,全部指向潼关渡口。
张辽以一万大军驻守长安,成为西凉铁骑不敢渡河的利刃,而曹仁的先锋军,曹操的中军,便成弩矢之势,猛然扎入关中这片地域。
一时间,十万西凉大军被隔挡在渭水西岸而不敢妄动。
中军。
帅帐之中。
曹操神色狰狞无比。
郭嘉苦笑道:“主公,谁也不知为何,本来已经在商谈如何安排黑山百姓,谁知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