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大陆已发现的象形文字,但文字旁配有详细的图形注释 —— 画着晶体发光的图案、船员操作的场景,勉强能推断出大致含义。“赵队长,山洞里除了盒子和骸骨,还有其他发现吗?比如类似的文字记录或者工具?” 他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手指轻轻敲击着设计图边缘。
“没有了,长官。” 赵队长摇摇头,脸上露出些许遗憾,“山洞里除了损坏的盒子和骸骨,只有一些散落的金属碎片,看起来像是工具的残骸,已经锈蚀得无法辨认了。我们推测这个文明可能遭遇了某种灾难,连传承都断了,只留下了这个山洞里的遗迹。”
苏睿突然指着设计图中央的蓝色晶体标注,那里画着一块与盒子上晶体一模一样的图案,旁边还有能量流动的箭头:“龙首,李将军,你们看这里!这应该是星舰的能量核心!和我们在迷雾沼泽发现的淡紫色未知晶体不同,这种蓝色晶体的能量波动更稳定,从标注的能量输出曲线来看,续航能力至少是星核矿石的十倍,非常适合作为星舰的主能源。如果能找到这种蓝色晶体的矿脉,星舰的推进系统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设计图上还标注了星舰的主要参数。” 李龙成将军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特制的金属卷尺,对照着设计图上的比例尺仔细测量,“舰长 150 米,宽 50 米,高 30 米,舰体分为三层 —— 底层是动力舱和物资仓库,中层是船员生活区和生态循环系统,顶层是驾驶舱和武器控制中心。可搭载船员 50 人,最大速度能达到 50 倍音速,比我们现有的侦察机快两倍多!而且配备了双重脉冲炮和环形能量护盾,防御和攻击能力都远超我们之前的预期。”
龙首的手指在设计图上的生态循环系统区域轻轻敲击,那里画着小型温室、废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最关键的是这个部分。蓝星时期我们研究了几十年,都没能解决星舰长期航行的生态循环问题,要么氧气供应不足,要么食物无法自给。而这张设计图上,详细标注了利用‘光合蕨类’进行氧气再生、微生物分解废水的系统,甚至还有一个五平方米的无土栽培装置,能在星舰上种植速生蔬菜,完全可以实现食物和水的自给自足,支持至少半年的长途航行!”
“但也不能高兴得太早,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 苏睿的眉头微微皱起,手指划过设计图上的能量护盾发生器,“设计图上的很多核心零部件,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制造。比如这个能量护盾的核心发生器,图纸上只标注了外部结构,没有说明使用的材料和内部电路布局;而且那些未知文字对应的技术参数,比如晶体的能量转化率、脉冲炮的发射功率,我们都无法解读,这会严重影响我们对星舰性能的准确判断,甚至可能导致研发走弯路。”
李龙成将军也跟着点头,脸上的兴奋褪去些许,多了几分凝重:“苏博士说得对。就算我们能攻克技术难关造出星舰,船员的培养也是个大问题。星舰的操作需要精通机械维修、能源调控、武器操作、生态维护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目前的人才储备里,能同时掌握两个领域的都寥寥无几,至少需要半年的专项培训才能组建起第一支合格的船员队伍。”
龙首沉默地盯着设计图看了许久,夕阳的余晖渐渐从桌面上褪去,议事厅的灯光自动亮起,暖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