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路线、优化能量分配,提供最优战术建议。这种技术在蓝星时期,只存在于《星际穿越》这类科幻电影里,没有任何国家真正实现过。”
她手指轻点模型侧面的 “生态循环舱” 标识,星舰模型立刻从中间剖开,露出内部的精密结构 —— 一个 20 平方米的微型温室里,曙光大陆特有的 “光合蕨类” 长势茂盛,叶片在虚拟阳光的照射下释放着细密的氧气气泡;温室旁的废水处理装置分为三级,通过微生物分解、晶体能量净化和活性炭过滤,能将生活废水转化为可直接饮用的纯净水,水质检测数据显示纯度远超蓝星的矿泉水标准;角落还有一个半立方米的养殖舱,里面饲养着适应封闭环境的 “蛋白虫”,这些虫子以有机废料为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经过加工后可制成营养膏,作为船员的应急食物。
“蓝星的载人飞船,最多只能携带半个月的生活物资,每次任务都得提前规划好补给点。” 苏睿的语气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而‘曙光号’的生态循环系统能实现 90% 的物资自给自足,船员在舰上连续生活半年,都不需要外部补给。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真正深入曙光大陆的未知区域,甚至未来进行星际探索,不用再被补给问题束缚手脚。”
李龙成将军突然俯身,指着星舰模型底部的能量核心区域 —— 那里的蓝色晶体呈球形排列,正在缓慢旋转,释放着稳定的能量波动,核心周围的能量导管如血管般延伸至舰体各处。“这个能量核心的转化率,肯定突破了蓝星的物理极限吧?” 他记得之前汇报中提到蓝星核反应堆的瓶颈,“蓝星的核反应堆能量转化率最高只有 35%,大部分能量都以热能形式浪费了,而‘曙光号’这……”
“达到了 82%!” 苏睿调出能量数据图表,蓝色的转化率曲线平稳而强劲,没有丝毫波动,“这得益于断云峰发现的高纯度蓝色晶体,其能量密度是星核矿石的三倍,再加上我们根据星舰设计图研发的‘晶体共振转化技术’—— 通过调整晶体的振动频率,让能量以共振的方式高效释放,几乎没有浪费。蓝星时期最顶尖的物理学家,比如霍金团队,也只提出过‘能量共振’的理论猜想,从未真正应用到实际中。”
龙首绕着星舰模型走了一圈,手指轻轻拂过虚拟的舰体外壳,仿佛能感受到合金的冰凉质感。“‘曙光号’的防御和攻击能力,应该也远超蓝星的任何武器平台吧?” 他的目光落在脉冲炮发射口上,眼中闪烁着期待。
“绝对是碾压级别的!” 苏睿切换到武器系统演示模式,星舰两侧的脉冲炮同时打开,淡蓝色的能量束瞬间发射,100 公里外的虚拟目标 —— 一个模拟异兽群的全息投影,瞬间被汽化,连灰烬都没有留下;紧接着,演示画面切换到防御测试,10 枚模拟导弹同时击中能量护盾,护盾泛起如水波般的涟漪,却始终没有破裂,能量损耗数据显示只消耗了总储备的 15%,而且在晶体能量的补充下,护盾强度正在快速恢复。“‘曙光号’的脉冲炮威力是机甲脉冲炮的五倍,有效射程达到 100 公里,每分钟可发射 30 发;能量护盾能抵御十次重型导弹轰击,恢复速度是蓝星能量护盾的三倍。毫不夸张地说,蓝星最先进的航空母舰在它面前,就像纸糊的一样脆弱。”
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