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年,有一个名叫柳文生的书生。
柳文生自幼聪慧好学,饱读诗书,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光宗耀祖。
他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离县城的学堂有好几十里地。
为了不耽误学业,他常常需要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赶路。
这日,柳文生在学堂里与同窗们研讨学问,直至深夜。
待他收拾好书囊,准备回家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月光如水,洒在大地上,将山川树木的轮廓勾勒得一片惨白。
柳文生望着这清冷的月色,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寒意。
他深知这段夜路并不太平,传说中常有鬼魅作祟,但他又想着自己平日里行得正坐得端,且有满腹经纶护体,料想也不会有什么差错。
于是,他壮着胆子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走着走着,柳文生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的心猛地一紧,停下脚步,回头望去,却只见一片朦胧的月色,什么也没有。
他以为是自己听错了,便继续往前走。
可那脚步声却又响了起来,而且越来越近。
柳文生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他的额头上开始冒出冷汗。
“这位兄台,且慢行。”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柳文生吓了一跳,猛地站住身子,转身一看,只见一个身着黑色长袍的男子站在他身后不远处。
那男子面容模糊,在月光下只能看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柳文生心中稍安,以为是个路人,便拱手说道:“阁下何人?为何深夜在此?”
那男子缓缓走上前来,微笑着说道:“在下是个商人,今日路过此地,不想错过了宿头。
见兄台一人独行,故而想结伴而行,也好有个照应。”
柳文生本就害怕独自走夜路,如今有人相伴,自然是求之不得。
他连忙说道:“如此甚好,在下柳文生,乃附近村落的书生。
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那男子说道:“在下姓李,单名一个福字。
幸会,幸会。”
于是,二人便并肩而行。
柳文生有意无意地打量着李福,只见他身形高大,步伐沉稳,只是那面容在月光下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诡异。
李福似乎察觉到了柳文生的目光,便笑着说道:“兄台为何如此看着在下?莫不是有何疑虑?”
柳文生忙说道:“哪里,哪里。
只是在下从未见过李兄这般气度不凡之人,心生好奇而已。”
李福哈哈大笑道:“兄台谬赞了。
在下不过是个寻常商人,走南闯北惯了,见了些世面,故才有这几分所谓的气度。”
二人一边走着,一边闲聊着。
柳文生渐渐放松了警惕,他觉得自己可能是太过紧张,才会把李福想得如此奇怪。
就在这时,他们来到了一片树林边。
这片树林阴森恐怖,树枝交错,像是一只只干枯的手臂伸向天空。
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无数幽灵在低语。
柳文生不禁打了个寒颤,他停下脚步,看着李福说道:“李兄,这片树林有些阴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