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出一道深痕,血迹干涸后,隐约组成一个扭曲的“猫”
字。
这字迹如同诅咒,烙印在所有目击者的心头,无人敢再细看。
李家为他操办了盛大的葬礼,棺材选用上等楠木,棺盖厚重,钉了七七四十九枚长钉,以镇邪祟。
下葬那日,天色阴沉,细雨如丝,送葬队伍行至半路,突然狂风大作,吹得纸钱漫天飞舞,如同黑蝶乱舞。
抬棺的脚夫说,他们分明感觉到棺材越来越沉,仿佛里面不止一具尸体,而是一种活物在挣扎。
下葬后,李家请来道士做法,道士在坟前布下符阵,口中念念有词,最后却脸色凝重地告诫李家主人:“此子怨气深重,恐难安息。
若见黑猫绕坟,切莫靠近,否则祸及全家。”
李家主人虽心存疑虑,但为求心安,仍重金酬谢道士,并在坟前立下石碑,刻上镇邪符咒。
然而,这一切都未能阻止悲剧的重演。
下葬第七日,村中老猎户起早进山,路过李家坟地时,惊恐地现坟墓已被挖开,棺材盖不翼而飞,露出黑洞洞的棺腔。
更骇人的是,棺材内空空如也,李承安的尸体竟不翼而飞,只在棺底残留着几道深深的抓痕和一滩未干的、散着腥臭的黑色液体。
老猎户吓得魂飞魄散,跌跌撞撞跑回村中报信。
自此,李家宅院再无人敢住,成了村中公认的凶地。
而关于黑猫的传说,也如同瘟疫般在村中蔓延开来——有人说,是黑猫钻进了尸体,借尸还魂,化作了厉鬼;有人说,是李承安生前虐杀过一只黑猫,死后被猫魂索命;更有人说,那黑猫本就是坟地的守护灵,因李家少爷的暴戾之气惊扰了它,才降下此等灾祸。
真相究竟如何,无人知晓,唯有那夜夜从废院中传出的猫叫,如同亡魂的哀嚎,诉说着一段被尘封的恐怖往事。
时光荏苒,二十年光阴如流水般逝去,李家宅院早已荒芜不堪。
杂草丛生,藤蔓攀附着残垣断壁,将整座院子包裹得如同一个巨大的绿色坟墓。
村中人提起此地,无不色变,绕道而行,连最顽劣的孩童也不敢在此嬉戏。
老人们坐在村口晒太阳时,总会压低声音,讲述着那晚棺材被挖开的恐怖场景,以及那具消失的尸体。
他们说,每逢月圆,院中便有黑影游走,绿光闪烁,那是厉鬼在寻找替身。
更有人说,曾亲眼看见一只通体漆黑的猫,蹲在枯井边,对着月亮无声地嘶吼,那声音,与李承安死前的惨叫一模一样。
然而,就在这人人避之不及的凶宅,竟迎来了新主人。
那是一位名叫陈默的年轻画家,他性格孤僻,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慕名来到这偏远山村,寻求创作的灵感。
他不知晓此地的禁忌,只觉得这破败的院落古意盎然,斑驳的墙壁和扭曲的梁木,正是他画布上最理想的素材。
他用极低的价格租下了院子,不顾村人的劝阻,执意住了下来。
陈默初来时,一切尚算平静。
他白天支起画架,描绘着断壁残垣的沧桑,傍晚则在院中生火做饭。
他养了一只普通的狸花猫,取名“阿花”
,作为这荒凉生活中的唯一伴侣。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