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问到了结局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问题。
“在剧情急转直下即將变成悲剧的时候,镜头一晃,程勇被封神,获得了“万民景仰”。镜头再一晃,三年过去,程勇出狱,“正版药进医保了”。前期被人视若珍宝的仿製药,转瞬就成了没人买的“那玩意儿”。
这样的结局,是否是为了过审”记者又问道。
陈默笑了,这个问题,你说是不是,那肯定是了。
但是他肯定不能这么回答啊!
其实是,也不是!
最主要的是,《我不是药神》什么样的结局才算是轰轰烈烈
故事讲到那,其实就已经结束了,结局怎么安排
怎么安排才会让所有人满意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新⊥小⊥说⊥在⊥⊥⊥首⊥发!
甚至於,你说如果不用这个结局,那用什么结局程勇被判刑,然后完事了这同样的也不会让人满意。
可是你要让陈默去提出一个真的牛逼的解决办法,这不扯淡吗,他也是人,又不是神,这个问题,陈默就算是重生者也没卵用啊!
他重生那会儿,这个问题同样的也依然是这样的。
“这个问题我其实很疑惑,为什么大家要这么想首先,电影可以提出问题,但是我们导演不可能真的能给出完美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不是药神》的片名,其实已经很好的告诉大家这一点,程勇不是药神,我陈默作为导演,同样的也不是药神啊!
这个问题存在著,我希望的是能让大家知道这个问题存在著,让大家去思考討论如何解决,而不是通过电影给出解决的办法。
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那么多人努力去想,都想不出完美的解决方案,凭什么认为我们导演就有这个本事了
我们能拍的,就是当下我们认为的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许这个办法未必是最好的,但是至少是现阶段,可行的不是吗
而且我特別不理解,为什么大家就不相信我们国家会变好呢怎么就不能好了呢2002年国內慢粒白血病是30%的存活率,现在已经是85%了,这难道不是社会的进步吗
我可以告诉大家的一点,那就是,《我不是药神》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是这个,而且这部电影在审核的过程之中,可以说一刀没剪!
所以也不存在是为了过审而添加这样的一个结局。”
其实这些东西,真的就只是宣传素材而已,到了这个时候,《我不是药神》大势已成。
而《我不是药神》的种种也开始被网友用放大镜拿来分析。
比如细节。
有网友惊嘆:“好的电影,果然都是细节控啊!《我不是药神》里埋了很多细节,有些是为了反映现实生活,比如医院门口的號贩子;有些是为了营造氛围,比如屠宰场的猪肉上停留的苍蝇;有些是为了体现人物性格,比如发跡后的程勇看的书《做人的资本》。
有些地方,你以为是閒笔,其实也別有深意。比如曹斌给警察局长匯报案情的那场戏,局长掏出菸灰缸提醒曹斌“不要把菸灰洒出来了”。一个苛刻严厉、眼里揉不下沙子的警官形象顿时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