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
只不过,和大多数国產改编电影有著一样的通病,那就是进行本土化改编的时候,往往很难做到逻辑自洽。
《误杀2》也是如此。
其实陈默倒是没有太在意,也没想过借著踩《误杀2》来竞爭。
杨蜜挽著陈默的胳膊习惯性的带球撞人说道:“也是哦,你呢你还没说呢,你觉得电影怎么样”
陈默笑著道:“其实这部电影拍的很聪明!”
“拍的很聪明怎么说”杨蜜好奇地问道。
她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对於电影陈默的眼光那是公认的精准,她的话,就懂得都懂!
“切入点非常聪明,这部电影改编自好莱坞的电影《迫在眉睫》,
主角林日朗的儿子因心臟移植名额被权贵截胡,被迫鋌而走险。这一设定直击现实痛点,容易引发观眾共情。
类似事件在现实中確有原型,因此剧情的社会批判性有一定现实基础。”陈默和杨蜜两人一边走出影院一边说道。
“其次,林日朗並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一个被逼入绝境的普通人。他的“劫持医院”行为虽违法,但符合“为救孩子不惜一切”的父爱逻辑,情感上具有说服力。
毕竟,这很容易让人產生共情,它会让人感同身受:有一天,我也可能是那位父亲;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也没有別的选择。”
“同时,聪明的地方还在於,影片通过多方势力的介入,展现了群体对个体的碾压,以及小人物反抗的无力感。这种“蚍蜉撼树”的悲剧性增强了戏剧张力。
从这几方面来说,的確是很聪明的选择。”
“所以,我预测这部电影的票房应该不会低。”陈默又笑著说道。
“但是口碑估计不会太好。”陈默接著又补充道。
“为什么”杨蜜疑惑。
“因为掛羊头卖狗肉”
陈默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是有这部分的原因,但是更多的还是剧情的明显的逻辑bug和太刻意的强行煽情!”
“就说一点,我其实也不太能理解,编剧到底是怎么想的
成年人的心臟不能移植给小孩!这应该是常识吧
可是结果呢编剧给出的解释是:他儿子的心臟和成年人一样大,所以要换,最后换了个成年人的心臟。
不是说电影不能出现逻辑bug,因为电影毕竟是艺术创作,可是这种剧情,其实已经有些偏向“现实题材”了,那么这种基础的逻辑bug,就太致命了!
因为现在的观眾和过去的观眾是不一样的。
简单的说,没那么好骗了!
所以这个单单是这个剧情就足够让很多观眾觉得电影在侮辱他们的智商!”
说实话,陈默也完全没想到,这么低级的错误,居然直接就上了。
“额”杨蜜也有些无语了。
“还有,心臟移植需要严格配型,且必须在极短时间內完成手术。片中“市长儿子临时抢走心臟”的桥段缺乏医学细节支撑,显得过於戏剧化。
而且也太粗糙了。
结局部分也是如此,